1-2小時一次,使患兒保持半臥位,有利痰液排出。 五、退熱;小兒支氣管炎時多為中低熱,如果體溫在38.5攝氏度以下,一般無需給予退熱藥,主要針對病因治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體溫高,較大兒童可予物理降溫,即用冷毛巾頭部濕敷或用溫水擦澡,但幼兒不宜采用此方法,必要時應用藥物降溫。 六、保持家庭良好環境:患兒所處居室要溫暖,通風和采光良好,並且空氣中要有一定濕度,防止過分干燥。如果家中有吸煙者最好戒煙或去室外吸煙,防止煙害對患兒的不利影響. 臨床醫學統計資料表明,在哮喘患者中,60%以上在12歲之前發病,所以哮喘患者中多數是兒童,而80%以上又在深秋時節發病或復發。讓媽咪們了解如何發現和預防,就能幫助寶貝們遠離哮喘。秋冬季是過敏性疾病多發的季節,我國大部分地區由於有空氣污染、風沙、人口密集,導致接觸過敏原的機會增多,使得過敏性哮喘逐年增加。過敏性哮喘是兒童過敏疾病之中困擾最多也最嚴重的一種,發病年齡80%在5歲以前,且有逐漸提前的趨勢。男孩比女孩多,約為2:1,其中1/3有哮喘家族史,1/4患兒同時患有濕疹,約有1/2同時患有過敏性鼻炎。 秋季為何易發哮喘? 氣道高反應哮喘是兒童時期常見的呼吸道疾病,病因很多,主要包括特異性體質和感染等等。哮喘體質兒童到了秋天,呼吸道處於十分敏感的高反應狀態,醫學上稱為"氣道高反應"。在此基礎上,患兒氣道如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如吸入寒冷空氣、刺激性氣味、呼吸道病毒感染等,原有炎症反應加重,呼吸道阻力明顯增高,便誘發哮喘。 秋季如何預防小兒過敏性哮喘 1、注意天氣變化,預防感冒醫學研究認為,哮喘關鍵在預防。深秋時節,氣溫、氣壓、氣流等氣象要素變化劇烈,晝夜溫差懸殊,再加之寶貝體質較弱,一旦不能適應這種劇烈變化的環境,就容易傷風感冒,從而引起哮喘發作。媽咪要根據氣候的變化,及時給小兒增減衣服,夜間蓋好被子,防止受涼感冒。 2、查清過敏原常見的致敏因素有灰塵、花粉、霉菌及塵螨;有些食物如魚、蝦、蟹等也是重要的過敏源;藥物也是不可忽視的過敏物質。因此,媽咪應密切關注寶貝的生活、飲食習慣,尋找引起哮喘的致敏因素,盡量避免與致敏物質接觸,在空氣質量差的日子及花粉季節減少外出。這是預防哮喘的有效措施。 3、加強營養讓寶貝多吃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豆制品以及新鮮蔬菜、水果、干果等 嗽喘病的治療方法:
支氣管炎在中國古代稱之為“嗽喘”,是一種長期反復發作加重感染為基礎的呼吸道疾病,病情長,病因復雜,病理改變支氣管炎粘膜上皮炎症,分泌性細胞增生,粘膜腺體增生肥大及分泌亢進,支氣管壁有纖維組織增生,管腔逐漸變窄等。但是,支氣管炎在中醫理論中有很多種。如:氣喘、實喘、虛喘、氣短而喘、抬肩大喘、腎寒氣喘、腎火扶肝上沖而喘、假熱氣喘吐痰、喘嗽等。因此,支氣管炎“喘嗽”病是很容易治愈的一種病,只所以無法治愈是因為那麼多種症狀,總歸支氣管炎一種,能治好嗎?很顯然,西醫治療疾病是站不住腳的,只有中醫才是真正治療疾病的最佳選擇。
由於喘嗽病對刺激物的過度敏感反應,導致氣管發生廣泛的可逆性的痙攣、狹窄。臨床表現為發作性帶有哮嗚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嚴重的病人可延續數日或數周,甚至在一日內發作數次,總的來說支氣管炎“哮喘”是由氣虛不能歸源於腎,而肝木挾之作崇也。
治療方法如下,方用:黨參:治肺虛,益肺氣。黨參,力能補脾養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本與人參不堪相運,其尤可貴者,則脾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濕,潤肺而不犯寒涼,養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振動中氣,而無剛燥之弊。熟地:滋腎水封填骨髓,利血脈,補益真陰,聰耳明目,黑發烏須。又能補脾陰,止久瀉治勞倭風痺,陰虧發熱,干咳痰嗽,氣短喘促,胃中空虛覺餒,痘症心虛無膿,、、、、、。《本草正》:“熟地黃性平,氣味純靜,故能補五髒之真陰,而又於多血之髒為最要,得非脾胃經藥耶?、、、、、、。”凡諸真陰虧損者,有為發熱,為頭疼,為焦渴,為喉痺,為嗽痰,為喘氣,或脾腎寒逆為嘔吐,或虛火載血於口鼻,或水泛於皮膚,或陰虛而洩痢,或陽浮而狂燥,或陰脫而僕地,陰虛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聚之,陰虛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陰虛而燥動者,非熟地之靜不足以鎮之。陰虛而剛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和。陰虛而水邪泛濫者,捨熟地何以自制。陰虛而真氣散失者,捨熟地何以歸源。陰虛而精血俱損,脂膏殘薄者,捨熟地何以厚腸胃。、、、、、、。麥冬:“治心肺虛熱”,《珍珠囊》:“治肺中伏火,生脈保神。”《藥品化義》:“麥冬:潤肺,清肺,益肺,苦氣上逆,潤之清之,肺氣得保,若咳嗽連聲,若客熱虛撈,若煩渴,若足痿,皆屬肺熱,無不悉愈。、、、、、、。”《本草新編》:“麥冬。瀉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熱邪,補心氣之勞傷,止血家之嘔吐,益精強陰,解燥止渴,美顏色,悅肌膚,退虛熱,解肺燥,定咳嗽,真可持之為君,而又可借之為臣使也。、、、、、、。”~~: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藥性論》:“開胃,止嘔逆,善安心神,主肺瘘痰壅。”《用藥新法》:“~~,淡能利竅,甘以助陽,除濕之聖藥也。味甘平補陽,益脾逐水,生津導氣。”~~~:《綱目》:“滋腎,潤肺明目。”《本草經疏》:“~~~,潤而滋補,兼能退熱,而專於補腎,潤肺生津,益氣。為肝腎陰陽不足,勞乏內熱,補益之要藥。、、、、、、。”~~:《藥性論》:“治陰瘘,補腎填精,逐惡血流結,助十二經脈。”《本草經疏》:“~~:走而能補性善下行,故入肝腎。主寒濕痿痺,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者,此藥性走而下行,其能逐寒濕而除痺也。必矣。、、、、、、。”~~:補腎,益胃,燥濕,和中。《藥性論》:“主大風頑痺,多年氣痢,心腹脹痛,破消宿食,開胃,去痰涎,除寒熱,止下洩,主面光悅,駐顏去寒,注水腫脹滿,止嘔逆,腹內冷痛,吐瀉不住及胃氣虛冷痢。”~~~: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濕精。治肺虛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盜汗,勞傷贏瘦,楚遺滑精,久瀉久痢。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壯水鎮陽,。”《本草蒙筌》:“風寒咳嗽,南~~~為奇。虛損勞傷,北~~~再妙。”《本草衍義》:“~~~,言溫,今食之多致虛熱,小兒益甚。”《藥性論》:“以謂除熱氣,《日華子》又謂暖水髒,又曰除煩,後學至此多感。今既用之治肺虛寒,則更不取,除煩熱之說,補下藥亦用之。入藥生曝不去子。”《用藥心法》:“~~~,收肺氣,補氣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氣,肺寒氣逆,則以此藥與干姜同用治之。《本草會編》:“~~~治喘嗽,須分南北,生津液止渴,潤肺補腎,勞嗽,宜用北。風寒在肺,宜用南者,以此別之。”
總之,人有喘而且嗽者,人以為氣虛而有風痰也,誰知是氣虛不能歸源於腎,而肝木挾之作崇呼?法當以補其腎,少助以引火之品,則氣自歸源於腎而嗽喘俱止也。以上中藥對嗽喘病患者用之,輕者幾天,重者半個月痊愈,不復發。 特異性診斷是為確定變態反應性疾病者的血清或組織中存在著哪些抗體而作的診斷性測定。變態反應性哮喘的特異性檢查方法有以下六種,但應結合病史等進行綜合診斷。 (1)皮膚試驗 皮膚試驗是最常用的特異性檢查,包括斑貼、劃痕、挑刺和皮內注射等。臨床上以挑刺和皮內試驗最為常用,如挑刺試驗陰性,可作皮內試驗復查。 ①方法與原理:特異性患者接觸過敏原後,可誘導產生特異性ige,此種抗體粘附於皮膚或粘膜下層的肥大細胞表面的ige受體上,當它與再次進入體內的過敏原相遇形成1個過敏原與2個ige抗體的橋連,致使肥大細胞內發生一系列生化過程,釋放過敏介質,在皮膚局部產生風團,紅暈或瘙癢。在患者前臂內側,常規消毒,然後用ot針筒,4號注射針頭吸入不同種過敏原浸液分別注於前臂內側皮內0.02ml,抗原點之間距為2.5cm。皮膚試驗15~20分鐘後,觀察皮膚反應,局部風團及紅暈大小,與對照點相比較。 ②結果判斷:a.陰性:無丘疹及紅暈,或非常輕微的紅暈;b.可疑:紅暈小於0.5cm。c.陽性:伴有紅暈的風團0.5;伴有紅暈的風團0.5~1.0cm;伴有紅暈的風團大於1cm但無偽足;伴有紅暈的風團大於1.5cm,並有偽足。 ③皮膚試驗應注意的事項:a.囑病人在皮膚試驗前24~48小時,停用抗組織胺藥物及皮質激素,但不必停用喘藥。b.皮膚試驗中,除觀察局部即發反應外,還應注意觀察病人有無胸悶、氣急、面色蒼白、出冷汗、皮膚瘙癢的皮疹等全身反應,一旦發現應及時處理,以免發生危險。c.囑病人回家後,在72小時內繼續觀察有否遲緩反應。d.對可疑過敏原高度敏感者,盡量不作皮內試驗,以免發生意外。 (2)放射過敏原吸附試驗 放射過敏原吸附試驗,它是特異性過敏原體外測定方法之一,是國外首選的體外診斷方法。它同其他體外測定方法一樣,最大的優點是絕對安全,可完全避免體內方法可能發生的過敏反應,同時不會有使病人致敏或增加病人敏感性的危險,尤其對高度敏感的兒童特應性患者更為適宜。該試驗與支氣管激發試驗的符合率為80%左右,與皮膚試驗的符合率在70%~80%,與白細胞組織胺釋放試驗的相關系數為0.84。該試驗使用離體血清,便於運輸和保存,在方法上敏感性,特異性和重復性均很高,易於自動化,因此在國外是廣泛應用而僅次於皮膚試驗的測定方法。但該試驗需要的放射性同位素,價格昂貴,半衰期短,操作和處理均需要專門的設備,使其廣泛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①方法與原理:交聯於固相載體的可溶性過敏原與含有對過敏特異性ige的標本作用,加入同位素標記的抗人ige,使它再與結合在過敏原上的ige相作用,用γ計數器測定結合的同位素活性,待測標本中ige抗體的濃度與測得的同位素活性成正比。 ②結果判斷:以核素脈沖數大於正常人平均值(需減去臍血放射性計數脈沖數值)3.5倍以上判定為陽性。 ③激發試驗 目前常用的激發試驗有眼結膜、鼻內及支氣管粘膜激發試驗。該試驗是唯一直接判斷支氣管哮喘較為敏感的試驗,其結果與患者過敏史、臨床症狀和放射性過敏原吸附試驗的結果之間有較好的相關性,在哮喘的病因診斷、臨床療效考核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受到國內外重視。但需要一定的檢測條件及技術,並易引起患者的嚴重發作,故臨床應用上受到限制。 ①支氣管激發試驗的方法與原理:用各種可疑致敏原浸液讓患者霧化吸入後,觀察有無哮喘的發作,並作肺功能測定,從而判斷患者支氣管對各種特異性致敏原的反應性。 ②結果判斷:凡試驗中出現哮喘發作,或吸致敏原浸液後,fev1下降大於15%~25%者為陽性。 ③激發試驗的注意事項:a.呼吸道感染或肺功能明顯減退者不做該項檢查。b.患者在做試驗前,至少12小時停用β-受體激動劑和磷酸二脂酶抑制劑,24小時前停止用色甘酸鈉,48時前停用抗組織胺藥物,96小時前停用羟嗪類藥物。c.吸入致敏原浸液後至少應觀察30分鐘,有條件者應觀察24小時,便於發現遲緩反應和雙相反應。d.病人感到反應較重時,應及時處理,或及時吸入氣管解痙劑。 (4)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簡稱elisa,是特異性過敏原體外測定方法之一。elisa的特異性和敏感性與放射過敏原吸附試驗相似。它除了有放射過敏原吸附試驗的優點外,而且還有相對廉價、無核素污染,安全和結合物相對穩定的特點。在診斷塵螨過敏中,elisa和放射過敏原吸附試驗的符合率達95%,elisa與皮膚試驗的符合率為89.5%。 ①方法與原理:先將過敏原吸附在聚苯乙烯板或管壁上,當加入的待測血清含有特異性抗體時,抗體便能與相應的過敏原結合,再加入酶標記的抗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