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一歲半已經不吃奶了平時多吃什麼好 首先,要明確寶寶是否缺乏營養素。對缺鈣的孩子最好先了解他的飲食情況,是否缺乏魚肝油(維生素d),含鈣較多的食品如牛奶等是否攝入得足量?寶寶有貧血現象,不是馬上補鐵,而要先排除是不是地中海貧血(一種先天性血紅蛋白異常性疾病),是不是缺鐵性貧血,是不是炎症引起的,或者是鉛中毒導致的。現在食品極其豐富,含鐵食物也很多,如果寶寶是缺鐵性貧血,完全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從食物中獲取。
其次,各種營養素吸收有其特異性。給寶寶補充營養,要抓住不同營養素的吸收規律才能見效。鈣的吸收主要在近端小腸,是一個需要能量的主動吸收過程,而活性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當飲食中含鈣較低或機體對鈣的需求增加時,腸道會立即活躍起來,主動吸收鈣。鈣的吸收與年齡密切相關,年齡越小,鈣的吸收率越高。鐵的吸收也在近端小腸。鐵吸收的特點是受三種反饋機制的影響,間歇性,小劑量補鐵,再加點維生素c和b2,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設法排除營養素吸收的干擾因素。不同營養素進入體內,機體吸收時,可能會互相干擾,所以要提高營養素的吸收效率,應該設法排除營養素在吸收時受其他因素的干擾。過去認為高磷食物會影響鈣的吸收和丟失,所以先進的配方奶粉大都調整了鈣磷比例,使之有利於鈣的貯留。無機鐵和無機鋅之間有較強的競爭作用,互有干擾吸收作用。鈣、鐵、鋅都是以二價離子狀態被吸收的,腸道吸收時它們之間會互相競爭,最好不要同時服用。
另外,在補充鈣、鐵營養素時,還要注意避免有些飲食和藥物因素的影響。如含草酸和植酸多的蔬菜會影響鈣、鐵等礦物質的吸收;膳食纖維,乙醇(酒類),四環素、肝素等藥物干擾鈣吸收;機體處於應激狀態時,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也不利於鈣的吸收。蛋黃中的卵黃高磷蛋白干擾鐵吸收;茶和咖啡含有多酚類物質,不利於鐵的吸收;抗酸藥物會中和胃酸,有礙於鐵的吸收。
寶寶補鈣的專家意見
花兒開了,草兒綠了,小樹兒也長高了,寶寶經過一個冬天的養精蓄銳,到了該伸展骨骼長個子的時候了.經歷了一個寒冷的冬天,寶寶由於日曬不足、戶外活動減少等原因,多少會有些缺鈣的狀況存在。現在春天來臨了,適宜的溫度、明媚的陽光正是給寶寶的身體補足養分的最佳時機。
寶寶為什麼會缺鈣
*缺乏戶外活動,曬太陽少。秋冬季節,由於天氣的關系孩子戶外活動少、曬太陽比較少或者平時孩子在曬太陽時隔著玻璃、穿得過於厚實等,紫外線照射不足都是造成寶寶缺鈣的因素。
*膳食結構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植物性食物含鈣元素不足,容易造成鈣攝入不足,長期素食的孩子非常容易缺鈣。蔬菜中的植酸、草酸溶解在湯裡,寶寶喝下後與鈣元素發生反應生成不溶性的鹽,影響了寶寶對鈣的吸收。
*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孩子對鈣的攝入不足。輔食添加不及時、偏食、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人為的造成或加重孩子的缺鈣現象。
寶寶一天需要多少鈣
人體對鈣的需要是隨年齡、性別、生理狀況的不同而有差異的。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推薦和多數醫學書的介紹,膳食中鈣的需要供給量每天是:
1~6個月的嬰兒,母乳喂養的寶寶約300毫克,人工喂養的寶寶約400毫克。
7~12個月的嬰兒,約500~600毫克。
1~3歲幼兒,每天需要約600~800毫克,青春期約1000毫克。
成人800毫克,孕婦約1200毫克。
1瓶鮮牛奶(220毫升)的含鈣量約220毫克左右,如果每天能喝1~2瓶牛奶,就可得到200~400毫克以上的鈣,再加上食物中的鈣,合起來就能滿足孩子一天的需要量。一般情況下,不會有嚴重的鈣缺乏。
專家提醒:如果寶寶缺鈣單純補充鈣劑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鈣的吸收、利用、調節和排洩受許多因素的影響。維生素d、甲狀旁腺素和降鈣素是三個最主要的調節因素,其他還會受鈣的制劑、寶寶年齡、服用時間、服用方法、食物成分等因素的影響,這就不難理解生活中很多寶寶補了大量的鈣但還是發生“缺鈣”的現象。 斷奶需慢慢來,寶寶的健康成長需要各種營養物質的補充,因此,逐步添加輔食直至順利過渡到正常普食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但在斷奶時機的把握上,年輕的媽媽們常常操之過急,倉猝斷奶,反而造成寶寶食欲的銳減。我們知道:嬰兒的味覺是很敏銳而且對飲食是非常挑剔的,尤其是習慣於母乳喂養的寶寶,常常拒絕其它奶類的誘惑。因此,寶寶的斷奶,應盡可能順其自然逐步減少,即便是到了斷奶的年齡,也應為他創造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千萬不可強求其難。正確的方法是:適當延長斷奶的時間,酌情減少喂奶的次數,並逐步增加輔食的品種和數量,只要年輕的媽媽們對寶寶的喂養調整得當,相信寶寶們都能順利通過“斷奶”這一難關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