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新生兒血清膽紅素>205.2umol/l,早產兒血直接膽紅素>256.5umol/l,結合膽紅素及未結合膽紅素均升高者,即應考慮病理性黃疸。出生7—10天後生理性黃疸應消退,如膽紅素>34.2umol/l時即為病理性黃疸。 鑒別診斷 生理性黃疸:黃疸開始時間為生後2-3天,約持續1周,以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溶血性及肝細胞性,無臨床症狀。 新生兒溶血症:黃疸開始時間為生後24小時內或第二天,持續一個月或更長,以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為溶血性貧血,肝脾大,母嬰血型不合,嚴重者並發膽紅素腦病。 母乳性黃疸:黃疸開始時間為生後4~7天,持續2個月左右,以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無臨床症狀。 新生兒敗血症:黃疸開始時間為生後3~4天或更晚,持續1-2周,或更長。早期非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晚期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溶血性,晚期並肝細胞性,感染中毒症狀 g-6-pd缺乏:黃疸開始時間為生後2-4天,12周或更長,非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溶血性貧血,常有發病誘因。 新生兒肝炎:黃疸開始時間為生後數日~數周,持續4周或更長,以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阻塞性及肝細胞性。黃疸和大便顏色有動態變化,gpt升高,激素可退黃。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光照療法:新生兒裸體臥於光療箱中,雙眼及睾丸用黑紙遮蓋,用單光(20w藍色熒光燈管8支平列排成弧形,管間距離2.5cm,距患兒35—50cm)或用雙光(上下各6支燈管,下方距離患兒25—35cm)照射,持續24—48小時,膽紅素下降到120umol/l以下即可停止治療。 (2)酶誘導劑:常用苯巴比妥(魯米那)。生後第1周給藥,劑量為4—8mg/kg/日,連服4日,3—7日可顯效。也可首次給大劑量(8mg/kg/日),然後小劑量維持(4mg/kg/日)。加用尼可剎米(可拉明)loomg/kg/日,可提高療效。 2.中醫藥治療 (1)濕熱熏蒸:面目發黃,黃色鮮明,精神不振,不欲吮乳,或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病情較重者,可見神昏,抽搐。 治法:清熱利濕,利膽退黃。 方藥:茵陳10克、栀子3克、大黃2克、枳實3克、車前草6克、茯苓10克。 中成藥:茵陳五苓丸、茵栀黃注射液。 (2)寒濕阻滯:,面目皮膚發黃,色淡而晦暗,或黃疸日久不退,神疲困倦,四肢欠溫,納少易吐,大便溏薄色白,小便短少,或腹脹氣短,舌淡苔膩。 治法:溫中化濕,益氣健脾。 方藥:茵陳10克、太子參10克、白術10克、干姜1克、附子3克、茯苓10克。 (3)淤積發黃:面目皮膚發黃,顏色晦暗,日漸加重,腹滿納呆,神疲少動,食後易吐,脅下痞塊,小便短黃,大便灰白,或見淤斑,唇色暗紅,舌質色紫暗或有淤點、苔黃,指紋沉滯。 治法:化淤消積,利疸退黃。 方藥:菌陳10克、栀子2克、柴胡6克、茯苓6克、白術6克、桃仁6克、當歸6克、白芍6克、制軍2克、,甘草2克。 預防 1、作好孕期保健,發現異常及時治療,避免胎兒宮內缺氧、窒息、感染等情況的發生。
2、精心呵護新生兒。注意保暖(室溫應恆定於24~27℃),空氣新鮮、流通,上下午各通風30分鐘。保持新生兒體溫在36.5~37.5℃。
3、講究衛生:嬰兒皮膚稚嫩,抵抗感染能力差,要勤洗澡,保持清潔,特別注意皮膚皺褶處。每日用酒精棉棍清潔臍部隱窩。內衣、尿布必須干淨柔軟、定期消毒,以免交叉感染。每次大便後用溫濕毛巾擦洗後,塗護臀霜或鞣酸軟膏。
4、可疑病理性黃疸,應及時送孩子去醫院診治 如果很厲害,就不要再想了,快去醫院.他可是很可怕的. 寶寶喝葡萄糖水了嗎??如果沒有,就喝點.也許會好,正常寶寶從出來就應該喝,大約喝半個月,不用放太多葡萄糖,有點味就行.那是預防黃疸的. 如果喝了還這樣.快去醫院 新生兒黃疸如果厲害,治的不及時的話,會留下後遺證的. 參考資料:我寶寶才2個半月,所以我有經驗.有幾種可能,一種是母乳引起的,要停母乳,照藍光。還有一種是家族性的,要吃藥治療。正常應該7天就能退。我的孩子當時就是黃疸很厲害,一直不退,先停奶照藍光一個禮拜,後來不管用,是家族性的,吃藥整整用了一個月才退。 大多數寶寶出生幾天後,皮膚會呈現輕重不一的變黃現象,不少初為父母的家長常對此不知所措。其實,這通常是新生兒黃疸現象,一般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 生理性的原因占新生兒黃疸的絕大多數,表現為寶寶出生三四天後,頭面部皮膚開始漸漸出現淡黃色,進而波及全身皮膚;在六七天時最為明顯,之後又慢慢消退,14天左右皮膚顏色恢復正常。 在對這類新生兒護理中,家長應留心觀察寶寶的精神、進奶以及黃疸加重或消退情況,只要加強喂養,促進寶寶多排洩,就能減輕黃疸程度和縮短出黃疸時間。 還有一種生理性黃疸,稱為母乳性黃疸,只需停三四天母乳即可減輕黃疸程度。 如果寶寶屬於低體重、早產兒,出生24小時後就出現黃疸症狀,並且進展快、程度重、伴有嗜睡、肌張力下降、吸吮反射消失、發熱等症狀,母親血型為o型,妊娠期有病毒感染等情況,則應考慮病理性黃疸的可能。 此時家長也不要慌張,應積極配合醫生給寶寶驗血、檢測體內血清膽紅素濃度,及早對症治療,以防止病情加重發生核黃疸。治療時采用藥物治療和藍光照射療法。如因rh血型、abo血型不合造成新生兒溶血引起的黃疸,臨床首選換血療法。 寶寶的黃疸一般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的。所謂生理性是指寶寶正常出現黃疸,顏色不會過重,一般7天左右即可自行消失,這是正常現象。另一種病理性黃疸是指寶寶黃疸過重,一個月之內也不會消失,唯一的辦法只能是借助藥物療法才可消除這一現象。 1、不知是否查過肝功能這項,首先須得排除寶寶是否是乙肝。2、停止母乳喂養改以奶粉,其間多加喂白開水以促使寶寶代謝,寶寶黃疸居高不下很可能與寶寶吸允母乳有關,這種情況目前不在少數,具體原因待查。3、不知是否查出病因如未查出的話,那些藥物未必是對症治療,寶寶月齡過小不易大劑量用藥的。如果醫院的治療方法不明顯還是建議參考第二種方法,一般幾天之後效果就會出來。 不過最好盡快到專門的兒童醫院去看看 黃疸是新生兒期常見的一種現象。在足月產的新生兒中,其發生率約為50~75%,而在早產兒中發生率則可能更高些。據統計,90%以上的新生兒都可有不同程度的黃疸。其中大多數是無害的,是新生兒的一種生理現象,稱為生理性黃疸,對於這類黃疸是不必過分緊張的。另一方面,黃疸又可能是多種疾病的一個重要的症狀,嚴重的黃疸尚可引起膽紅素腦病——核黃疸,往往造成新生兒死亡或留下終生的嚴重的神經系統後遺症,這類黃疸被稱為病理性黃疸,對於這類黃疸不能忽視。 那麼如何區別生理性與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一般出現在生後第2~3天,表現為輕度的皮膚黃染,呈黃紅色帶有光澤,進展較慢,至生後第4~6天時最為明顯。但其血清膽紅素的最高限值不超過每分升12毫克(早產兒不超過15毫克),多於生後7~10天逐漸消退;一般足月兒完全消退的時間不超過2周,早產兒不超過4周。除了黃疸以外,沒有貧血或肝脾腫大,新生兒的一般情況良好。而病理性黃疸的特點是:①黃疸出現較早,生後24小時內即可出現;②黃疸程度較深,呈土黃色或黃表紙色,血清膽紅素濃度超過上述正常生理的最高限值;③黃疸進展迅速,一天中早午晚可見黃疸顏色有加深的表現,或黃疸遲遲不退,或有退後重現的現象;④尚有其它疾病的伴隨症狀。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母乳也可以引起新生兒黃疸,母乳因含有使膽紅素代謝發生異常的物質,故可使嬰兒出現高膽紅素血症及其黃疸持續時間延長,其特征是生理性黃疸持續不退,可持續1~3個月,但無其他症狀,嬰兒生長發育正常。如停喂母乳48小時,則血中膽紅素水平便可下降,再食母乳又可回升,但不會升至以前的水平。如血中膽紅素過高或黃疸較深(超過每分升20毫克時),可停喂母乳2~4天,改用人工喂養,否則不必停止母乳喂養。 1.紅血球破壞過多
紅血球破壞過多,這多半是間接型的高膽紅素造成,它可以自由進出腦部,一旦腦部發育不成熟、本身有先天疾病或早產,就更容易造成傷害,因為黃疸主要就怕對腦部造成傷害。黃疸太高會造成腦部產生核黃疸,導致腦部神經發展障礙,甚至會死亡。但如果膽紅素指數不高就可能沒有問題。
黃疸也可能由於在媽媽懷孕的時侯,抗體由胎盤傳到寶寶身上,寶寶就可能會造成溶血問題(媽媽與寶寶的血型不合),大部分o型血型的媽媽生a型血型或b型血型的寶寶比較容易發生,因為媽媽體內有抗a、抗b的抗體,但專家強調,這不代表o型血型媽媽生的孩子一定會有問題。而蠶豆症的孩子由於紅血球酵素的缺乏,在某些狀態下紅血球很容易被破壞,而造成溶血,或者本身先天血球構造不良的寶寶也可能造成溶血性的黃疸。
2.肝髒代謝減少
新生兒的肝髒功能還沒發育完全,膽紅素經肝髒排洩出來,代謝來不及也會造成黃疸。如果寶寶因為感染造成肝髒功能有問題,或者肝、膽道有先天性異常也會導致黃疸升高。 如何區分生理與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的特點:
(1)在生後2~3天起出現並逐漸加深,在第4~6天為高峰,第2周開始黃疸逐漸減輕。
(2)黃疸有一定限度,其顏色不會呈金黃色。黃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軀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無明顯的黃疸。若抽血測定膽紅素,足月兒在黃疸高峰期不超過12毫克/分升,早產兒不超過15毫克/分升。
(3)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產兒黃疸一般在第3周內消退。
(4)小兒體溫正常,食欲好,體重漸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新生兒黃疸如果有以下特點之一,則要考慮為病理性黃疸:
1.黃疸出現過早:足月兒在生後24小時以內,早產兒在48小時以內出現黃疸
2.黃疸程度較重:血清膽紅素超過同日齡正常兒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過85.5μmol/l(5mg/dl)
3.黃疸進展快,即在一天內加深很多;
4.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超過2周以上,早產兒超過3周)或黃疸消退後又出現;
5.黃疸伴有其它臨床症狀,或血清結合膽紅素大於25.7μmol/l(1.5mg/dl)。 如何區分生理與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的特點:(1)在生後2~3天起出現並逐漸加深,在第4~6天為高峰,第2周開始黃疸逐漸減輕。(2)黃疸有一定限度,其顏色不會呈金黃色。黃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軀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無明顯的黃疸。若抽血測定膽紅素,足月兒在黃疸高峰期不超過12毫克/分升,早產兒不超過15毫克/分升。(3)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產兒黃疸一般在第3周內消退。(4)小兒體溫正常,食欲好,體重漸增,大便及尿色正常。新生兒黃疸如果有以下特點之一,則要考慮為病理性黃疸:1.黃疸出現過早:足月兒在生後24小時以內,早產兒在48小時以內出現黃疸2.黃疸程度較重:血清膽紅素超過同日齡正常兒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過85.5μmol/l(5mg/dl)3.黃疸進展快,即在一天內加深很多;4.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超過2周以上,早產兒超過3周)或黃疸消退後又出現;5.黃疸伴有其它臨床症狀,或血清結合膽紅素大於25.7μmol/l(1.5mg/dl)。 正常值:一天是34~103一至二天103~171三到五天68~137單位是umol/l. 新生兒黃疸是由於新生兒時期體內膽紅素的累積而引起的皮膚鞏膜等黃染的現象。其病因復雜,病理性黃疸可導致膽紅素腦病(核黃疸)而引起死亡或嚴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