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如何使奶水多正文

如何使奶水多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被譽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三物合用,是很好的催乳藥膳。
2、山甲炖母雞
材料老母雞1只、穿山甲(炮制)60克,蔥、姜、蒜、五香粉、精鹽等適量。
做法母雞去毛及內髒,穿山甲砸成小塊,填入雞腹內。入鍋,加水及調味料,炖至肉爛脫骨即可食用。
穿山甲性味鹹涼,通經下乳。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穿山甲、王不留,婦人食了乳長流,亦言其迅速也”。雞肉營養豐富,性味甘溫平,既補氣,又補血。
3、花生粥
材料花生米30克、通草8克、王不留行12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
做法先將通草、王不留行煎煮,去渣留汁。再將藥汁、花生米、粳米一同入鍋,加水熬煮。待花生米、粳米煮爛後,加入紅糖即可食用。
功效通草性味甘淡涼,入肺胃經,能瀉肺、利小便、下乳汁。王不留行是石竹科植物麥藍菜的種子,性味苦平,二藥合用治療乳汁不足,療效更佳。
4、炒黃花豬腰
材料豬腎(腰子)500克、黃花菜50克、澱粉、姜、蔥、蒜、味精、白糖、植物油、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豬腎一剖為二,剔去筋膜腺體備用。鍋燒熱後,放植成熱時,放蔥、姜、蒜入鍋煸香,再放入腰花爆炒片刻,至豬腰變色熟透時,加黃花菜、鹽、糖再炒片刻,加澱粉勾芡推勻,最後加味精即成。
功效中醫理論,豬腎性味鹹平,主治腎虛腰痛,身面水腫。黃花菜性味甘平,能補虛下奶,利尿消腫。另外,黃花菜根亦有催乳作用。本藥膳適合於腎虛導致的缺乳。
5、王不留行炖豬蹄
材料豬蹄3~4個、王不留行12克、調味料若干。
做法將王不留行用紗布包裹,和洗淨的豬蹄一起放進鍋內,加水及調味料煮爛即可食用。
功效豬蹄性味甘鹹平,常用以治療乳汁不足。加上王不留行,對缺乳具有良好的療效。

乳房的清潔與按摩技巧
用干淨的毛巾蘸些溫開水,由乳頭中心往乳暈方向成環形擦拭,兩側輪流熱敷,每側各15分鐘,同時配合下列按摩方式:
a、環形按摩
雙手置於乳房的上、下方,以環形方向按摩整個乳房;
b、螺旋形按摩
一手托住乳房,另一手食指和中指以螺旋形向乳頭方向按摩;
c、指壓式按摩
雙手張開置於乳房兩側,由乳房向乳頭擠壓。
3、增加乳汁分泌的方法乳頭矯正方法
有關媽媽乳汁不足的各類問題,其實都是可以改善的。可使用乳頭矯正的方法:以左手或右手的食指及拇指放在乳暈兩旁,先往下壓,再向兩旁推開;或是以乳頭為中心點,采取左右、上下對稱的方式按摩,這種方法會使乳頭較易突出。另外,也可在生產前注意乳房及乳頭的保養。可在洗澡時以清水洗滌乳房,但不可太過用力清洗乳頭,以免引起子宮早期收縮。
勤於喂奶,讓寶寶多吸吮媽媽的乳頭。
其實媽媽的奶水越少,越要增加寶寶吮吸的次數;由於寶寶吮吸的力量較大,正好可借助寶寶的嘴巴來按摩乳暈。寶寶跟母乳的關系是從出生後開始的。嬰兒被抱在媽媽胸前時,自然而然地就會開始尋找奶頭。建議新手媽媽們,一定不要因為剛開始沒有乳汁就不讓孩子吸吮奶頭,應該讓他多多接觸乳頭,漸漸地嬰兒就會學著靠自己的力量去吸吮了。由於寶寶的這種吮吸是使出了全身的力氣,會使媽媽的乳頭很疼,媽媽可千萬不要因為怕疼而不喂寶寶母乳呀!
媽媽應每2~3小時喂寶寶1次,但仍需配合寶寶的需求來喂。寶寶只要餓了就喂,喂得越多,奶水分泌得就越多;至於寶寶吃的奶是否足夠的問題,可以檢查孩子的尿片,只要一天至少換6~7片的話,就表示寶寶吸吮的奶水量足夠了。
盡量不用配方奶粉補充
媽媽自身若無特殊狀況發生,如腮腺炎、發燒、乳頭破裂等狀況,應盡量讓寶寶吃母乳。吃嬰兒配方奶粉會讓寶寶缺乏饑餓感,從而減少吮吸母奶的機會。這樣一來,媽媽的奶水自然就會減少。
補充水分,均衡飲食,不急於減肥。
喂母奶者要注意營養的攝取。基本上要做到均衡飲食。喂奶時,每天大約要消耗2100~4200焦耳的熱量;媽媽所攝取的食物種類,也會直接影響到乳汁的分泌與質量。因此,均衡攝取各種食物是很重要的,它們包括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5大營養元素。哺乳媽媽要特別注意鈣質與鐵質的吸收,這方面可從奶類或豆制品中攝取。民間食療,如豬蹄、麻油雞、鲫魚湯等,也都是下奶的食物,可以吃,但不可過量,以免造成肥胖。
均衡飲食,是哺乳媽媽的重要法則。
哺乳媽媽對水分的補充也應相當重視。由於媽媽常會感到口渴,可在喂奶時補充水分,或是多喝鮮魚湯、雞湯、鮮奶及開水等湯汁飲品。水分補充適度即可,這樣乳汁的供給才會既充足又富營養。
為了恢復身材而急於減肥的媽媽很難保證奶水的供應。在此建議哺乳媽媽最好能等哺乳期結束以後,再控制飲食減肥。其實喂奶已經消耗了很多熱量,只要媽媽們飲食不過量,再配合著做一些產後運動,就能避免脂肪的囤積。
避免乳頭受傷
新媽媽的乳頭若有受傷、破皮、皲裂或流血的現象並導致發炎時,應暫時停止吸吮受傷的一側,讓寶寶先吸吮健康一側的乳房,等傷口痊愈後再進行哺喂。為避免乳頭受傷,建議媽媽們采用正確的喂奶姿勢,控制好單側的吮吸時間,否則很容易反復受傷,從而影響到母親喂奶的信心。
足夠的休息
有些媽媽會因產後激素的大量改變而引起產後憂郁症,如果再加上喂母乳的疲倦及壓力,會使奶水量減少。因此哺乳媽媽要多休息,保持心情愉快,才能產出多多的奶水。

新手媽媽要對哺乳有信心、要堅持
許多新媽媽不相信只靠自己的乳汁就能喂飽寶寶。其實,不論女性乳房的形狀、大小如何,都能制造出足夠的奶水,從而帶給寶寶豐富的營養。
不過,媽媽在喂奶過程中也確實辛苦。因為母奶易於消化、吸收,所以寶寶通常很快就會餓了,這樣媽媽平均每2小時就得喂1次。有些嬰兒的需求量更大。一旦母親覺得嬰兒沒吃飽而給他添加配方奶的話,孩子會漸漸習慣流速大且不需要花費太多力氣的嬰兒配方奶從而拒絕吸吮乳頭,這是造成媽媽日後喂母奶困難和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家人的支持與體諒,尤其是先生與長輩們的支持與體諒,對媽媽們來說特別重要。祝寶寶健康快樂!
 
多吃一點魚湯,也可以吃米酒炖蛋,這兩種都是催奶的
 
奶水還可以多起來。育兒書上甚至宣稱:有的人領養嬰兒,然後在乳頭上滴上奶,讓嬰兒吮吸,這樣堅持一些天,那些婦女居然就真的可以產乳來母乳喂養了!現在給你摘錄一篇文章裡的方法:

國際母乳會的權威建議那些奶水不足的母親,無論孩子多大,都可以采用以下辦法

>象喂新生兒那樣頻繁哺喂,24小時之內喂12次以上
>如果有條件,安排幾天時間,讓孩子不離自己身體,把孩子整天抱在懷裡,一有機會就喂奶;這樣堅持三天,肯定見效
<li>喂完一邊乳房,如果孩子哭鬧,不要急著給奶粉,而是換一邊繼續喂。一次喂奶可以更換乳房數次,乳汁不會被吃干的,而是越吃越多

如果已經混合喂養,逐漸減少奶粉次數,而且不要先喂母乳、再喂奶粉,而是在確認母乳不足的情況下,另外加一頓奶粉。要讓孩子有幾頓純粹吃母乳,不期待著奶粉


隨著專家們堅持不懈地宣傳,年輕的父母也對母乳喂養有了更新、更深入地認識,可是,現在仍然有許多新媽媽選擇用人工喂養,這究竟是為什麼?尋根溯源,專家發現,其中的關鍵問題是“奶水不足”。

喂養方式不對,奶水當然不足

雖然醫學專家在不斷地給人們灌輸“99%的母親都有足夠的母乳喂養自己的寶寶”,但經過調查,許多新媽媽稱自己奶水不足的卻不在少數。某網站的育兒論壇上,曾對120位新媽媽進行了統計,有18位是全部采用奶粉喂養,56位新媽媽有足夠的奶水,另外的46位都是采用“母乳+奶粉”的混合喂養方式。采用混合喂養方式的新媽媽,她們都願意親自哺育孩子,但“奶水不足”一直困擾著她們。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新媽媽奶水不足?難道真如一些媒體的文章所說,現代年輕的媽媽們由於心理壓力大,不正確地佩戴文胸或是過分拒絕脂肪導致營養不良等原因,造成了奶水不夠?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華和北京婦產醫院護理部主任王立新表示:不存在什麼奶水不足的問題,關鍵是要采取正確的喂養方式。

一位新媽媽說:“在醫院生完孩子,住院的幾天一直是吃母乳的。但一回到家裡,沒兩天奶水就不夠吃了。”這位新媽媽之所以認為自己的奶水不夠,是因為孩子每次吃奶都要花上一個多小時,睡著後沒多久就醒了,又要吃奶。按照有些育兒書的說法,新生兒每隔3小時吃一次奶。如此一算,孩子吃奶間隔時間很短,每次吃的時間還很長,一定是奶水不足,於是她只好給孩子加了奶粉,開始了混合喂養。都是多慮惹的禍新媽媽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其實這正是造成很多她們“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

嬰兒剛出生,胃只有玻璃彈球那麼大,母親的初乳足夠滿足他們了,如果一開始就給孩子喂奶粉,很可能造成孩子產生“乳頭錯覺”,最後不認媽媽的奶。”

母乳喂養需信心,別被假相迷惑

所有的宣傳都在強調要對母乳喂養有信心,這種信心必須建立在具備相關哺育知識的基礎上。沒有基礎,只要孩子有一聲哭鬧,這種信心就會徹底坍塌。實際上,嬰兒出生以後,媽媽經常會想:“我的奶究竟夠不夠?怎樣才知道孩子吃飽了?”這些困惑來源於很多的假象,兩位醫生為我們解釋了對這些假象應該怎樣正確理解。

假象一:每次喂奶要花1個多小時,孩子總也吃不飽。孩子並非吃奶,有時就是叼著乳頭,有的長輩說這是壞毛病。

專家解釋:實際上嬰兒不吃這個,也會叼著毛巾、被角,那才是壞毛病。

假象二:一開始母乳還是夠吃的,但是過了幾天孩子總是哭鬧,好像沒吃飽。

專家解釋:嬰兒出生後的1周、10天、1個半月到3個月,會出現快速生長期,容易餓,這個時候母乳可能顯得不太充足,並不是母乳減少,而是因為孩子吃得多了。這時,新媽媽每天要多喂幾次孩子,隨著孩子吸吮次數的增多,奶量一定能增長上去。

假象三:別的新媽媽奶水比我的多。

專家解釋:因為生理構造的不同,每一個新媽媽乳汁的量是不一樣的。你的乳汁可能比不上別的新媽媽,但是對於自己的孩子來說絕對足夠了。

假象四:我的奶水很稀,不像有些人的那樣又白又稠,擠出來好像上面都飄著一層油似的。

專家解釋:孩子前10分鐘吃的奶都屬於前奶,比較稀,水分較多。之後的奶稱為後奶,後奶有豐富的脂肪,呈乳白色。所以母乳喂養提倡一側乳房要吃二三十分鐘,如果換得太快,孩子會總是吃不著營養豐富的後奶。

假象五:孩子將我的乳頭都吮破了,他肯定是不夠吃。

專家解釋:科學的喂養姿勢很重要,嬰兒和母親的腹部要貼在一起,孩子的下巴要緊貼母親的乳房。而且一定要吸到乳暈,上面露出的乳暈要比下面多,因為分泌乳汁的乳窦是在乳暈的下方,光含住乳頭肯定很難吸到奶,而且容易將乳頭吸破。

假象六:孩子沒吃兩口奶就睡著了,睡一小會兒又醒了,又要吃。

專家解釋:嬰兒吃一會兒奶就睡著,其實並不是真正睡著了,而是累了在打瞌睡,往往要吃一會睡一會,反復兩三次才能真正吃飽。

母乳量是否充足,可看兩大指標

專家指出:一旦新媽媽受到“奶水不足”的假象影響,過早地給孩子添加奶粉,那麼這種假象就會變成事實。

乳汁的分泌有一個顯著特點——孩子吸吮得越多就分泌得越多。之所以近些年來一直提倡嬰兒在出生半個小時之內就應開始吮吸母親的乳房,有兩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為了能得到珍貴的初乳,另一方面就是為了母親的乳房得到充分的刺激。

在北京婦產醫院住院的新媽媽都有比較深刻的體會,只要是孩子哭了,排除了大小便等原因,護士都會將孩子抱到新媽媽身邊,說:“給他喂幾口吧!”,新媽媽應該將這種習慣保持到出院以後,只要孩子需要就給他喂奶,不必拘泥“定時喂養”的規則限制,也不必擔心孩子餓了,而急於用奶粉將孩子灌飽。經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剛出生的小孩子一天沒拉尿是怎麼回事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