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坐月子時吃什麼比較好? 但不可偏食雞、魚、肉、蛋, 不要認為多吃動物性食品才是增加營養,而應葷素搭配,營養全面, 即瘦肉、豆制品、魚、蛋、蔬菜、水果都要吃。 這樣既能滿足身體對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的需要, 又可防止肥胖。另外,產後對糖及甜食也要有節制。
堅持母乳育嬰:哺乳不僅有益於嬰兒生長發育,增強免疫力, 而且對母親也是極為重要的,哺乳可以促進子宮收縮復舊, 減少產後出血或感染;可以調節內分泌功能,通暢乳腺管道, 疏洩腺體瘀積,減少日後乳癌的發生; 哺乳還能把孕期儲存在腹部和臀部約幾十斤重的脂肪,轉化為乳汁, 營養嬰兒。這都是最有效的減肥措施,大大有利於健美。
早期起床活動:產後24小時即可起床活動, 兩周後即可做一般的家務勞動, 因為活動可以促進對新陳代謝的調節, 還可消耗體內過多的脂肪和糖分,當然也就可以防止產後發生肥胖。
堅持做產後操:產後一周即可在床上做仰臥位的腹肌鍛煉:仰臥, 雙腿並攏,雙臂自然放在身體兩側,慢慢舉起雙腿使其與身體垂直, 手臂不動,再慢慢放回原來位置。每日早晚各做12次。 產後兩周可做直立的腹肌鍛煉:直立,雙足並攏, 雙臂高舉與身體成一直線,再上身向前下方慢慢彎曲, 直到雙手接觸地面或足尖,雙膝不要彎曲,再慢慢恢復到原來位置。 每日早晚各做6—12次。這種產後操可以幫助恢復產婦的體形。
消除妊娠斑:妊娠期性激素改變明顯,孕婦臉上出現妊娠斑, 一般產後3個月可自行消退。哺乳期飲食中缺乏谷胱甘肽, 消退就會緩慢。口服維生素c、e抗氧化劑,或多吃香菇、蘑菇、 洋蔥、大蒜等含硒較多的食物,可促進體內的谷胱甘肽生成, 使妊娠斑早日消退。
眼角有些皺紋,眼部皮膚如此纖薄, 所以在選用護理產品時一般應選用不含油性、含維他命e顆粒、 天然植物萃取而成的眼部修護品。這樣才能避免刺激眼部周圍皮膚, 防止水分流失,讓肌膚在細心的呵護下,變得緊繃有彈力。 “坐月子”飲食當慎重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雖說是生理變化,但經歷了生產的艱辛與疲勞,必須調補休息一下,以確保年輕媽媽身心的恢復和乳汁的充足。所以,產後飲食應該合理、科學。
產後飲食禁忌多
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產科主任李京枝認為,產後特殊的體質要求產婦飲食必須慎重。
一、禁食寒涼、辛辣。產後多虛多瘀,應禁食生冷、寒涼之品。生冷多傷胃,寒涼則血凝,惡露不下,會引起產後腹痛、身痛等諸多疾病。產後失血傷津,多陰虛內熱,故蔥、姜、大蒜、辣椒等辛辣大熱的食物應忌食。如果進食辛辣的食物,不僅容易引起便秘、痔瘡等,還可能通過乳汁影響嬰兒的腸胃功能。
二、產後飲食不宜大補。和動物的生育一樣,人類在妊娠期間已經為日後生產作好了准備。滋補過量的產婦易患肥胖症,從而引發多種疾病。產婦肥胖還可以造成乳汁中脂肪含量增多,最終導致嬰兒的肥胖或腹瀉。
三、蔬菜、水果不可少。對於蔬菜和水果,傳統的觀念認為,二者“水氣大”,吃了會傷身體,殊不知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不僅可以補充肉、蛋類所缺乏的維生素c和纖維素,還可以促進食欲,幫助消化及排便,防止產後便秘的發生。
四、中藥食療也要對症,不可自行亂補。李京枝主任認為,身體正常的產婦不需要藥物進補,可針對症狀用些中藥,配合食療調理。如缺奶可用王不留、通草、豬蹄、桔梗等以通經下乳;產後腹痛、便秘可酌加當歸、桃仁、核桃仁、黃酒以活血化淤,潤腸通便。
“月子”飲食講原則
該院主管營養師王惠琴介紹說,產婦的飲食要注意以下原則:1.食物要松軟、可口,易消化、吸收。2.少量多餐,多用些湯類食物,利於哺乳。3.要干稀搭配、葷素相宜。4.不宜食生、冷、硬的食物;5.不宜快速進補,以免得不償失。
坐月子期間,產婦需要大量營養補充孕期和分娩的消耗,促進身體的恢復,哺育嬰兒。王惠琴根據中醫食療、營養學和產婦的營養要求,特別推薦了幾種羹湯:
花生豬蹄湯
原料:豬蹄2個,花生150g,鹽、味精適量。
做法:將豬蹄除去蹄甲和毛後,洗淨,和花生一起放入炖鍋中,加水適量,小火炖熟,加食鹽、味精調味即可食用。 評價:花生性味甘平,入肺脾經,其功能益氣、養血、潤肺、和胃。豬蹄性味甘、鹹、平,入胃經,其功能補血通乳。此湯主治產婦產後乳汁缺乏。
黃芪炖雞湯
原料:黃芪50g,枸杞15g,紅棗10顆,母雞1只,蔥1棵,生姜2片,鹽、米酒適量。
作法:黃芪入濾袋內,母雞洗淨,氽燙、沖涼、切塊,蔥切段備用。以上加入清水,小火炖焖1小時後加鹽、米酒即可食用。
評價:黃芪甘溫,功能補氣健脾,益肺止汗,可補氣生血而化生乳汁,民間常用於治療產後乳汁缺少,又可補虛固表,治療產後虛汗症。母雞性味甘溫,能夠溫中健脾、補益氣血。此湯適用產後體虛、面色萎黃、乳汁過少、易出虛汗等症。
豬蹄通草湯
原料:豬蹄2只,通草6g,蔥白3根。
做法:將以上3味共同加水煮湯。
評價:通草有清熱通乳的功能。此湯通絡下乳,每日分3次服,連服3日。適用於產後缺乳 產後特殊的體質要求產婦飲食必須慎重。一、禁食寒涼、辛辣。產後多虛多瘀,應禁食生冷、寒涼之品。生冷多傷胃,寒涼則血凝,惡露不下,會引起產後腹痛、身痛等諸多疾病。產後失血傷津,多陰虛內熱,故蔥、姜、大蒜、辣椒等辛辣大熱的食物應忌食。如果進食辛辣的食物,不僅容易引起便秘、痔瘡等,還可能通過乳汁影響嬰兒的腸胃功能。 二、產後飲食不宜大補。和動物的生育一樣,人類在妊娠期間已經為日後生產作好了准備。滋補過量的產婦易患肥胖症,從而引發多種疾病。產婦肥胖還可以造成乳汁中脂肪含量增多,最終導致嬰兒的肥胖或腹瀉。 三、蔬菜、水果不可少。對於蔬菜和水果,傳統的觀念認為,二者“水氣大”,吃了會傷身體,殊不知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不僅可以補充肉、蛋類所缺乏的維生素c和纖維素,還可以促進食欲,幫助消化及排便,防止產後便秘的發生。 四、中藥食療也要對症,不可自行亂補。李京枝主任認為,身體正常的產婦不需要藥物進補,可針對症狀用些中藥,配合食療調理。如缺奶可用王不留、通草、豬蹄、桔梗等以通經下乳;產後腹痛、便秘可酌加當歸、桃仁、核桃仁、黃酒以活血化淤,潤腸通便。 隨時去醫院接受檢查,並按照醫生的囑咐來做,就沒啥問題了。 為了使月子裡的產後女性盡快恢復起來,老人們總是叮囑你這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如月子不能洗澡、不能梳頭……其實坐月子,這些禁忌真的不用太過顧及!
誤區一月子裡不能受風受涼
坐月子的傳統觀念很多,怕風怕涼是其中之一。究其原因,還是由於想當年老人們年輕時的經驗,經驗並不錯,但是時代不同了,當時的條件與現在相比,已經有了天壤之別,那時一位產婦得了病,傳下來就成了受風受涼的結果,目前家裡暖氣空調俱全,無論什麼氣候都沒問題,只要避免對流風直接吹,就不會出現因為受風受涼造成的產後疾病。而且,產後家裡客人多,空氣流通不好,更應該及時通風換氣,以預防疾病的發生。
誤區二坐月子不能梳頭、洗頭、洗澡
在哺乳過程中,有些媽媽認為,“奶不脹不抱仔”,醫生認為這樣做不利於催乳。一般認為產婦催乳有6條金原則:1、營養均衡;2、少食多餐;3、足量飲水;4、心情愉快;5、休息足夠;6、勤喂夜哺,即按需哺乳。此外,正確的哺乳姿勢也很重要。
正確的做法:哺乳應勤喂夜哺,即按需哺乳,只要寶寶要吃,就應滿足。尤其是產後5-7天內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具有高度營養和免疫的雙重作用,初乳中含有豐富的抗感染物質,孩子日後不容易肥胖、糖尿病、冠心病,還可預防某些過敏性疾病,如濕疹、哮喘等。
誤區三產後營養湯,催乳效果長
媽媽乳汁的分泌從根本上是依靠新生兒吸吮母親乳頭的刺激,這種刺激反射性的促進生乳素的分泌,使媽媽的乳汁能源源不斷的供給自己的寶寶。更為奇妙的是,當孩子剛出生,新生兒的食量很少,吸吮能力也很弱,相對的媽媽的乳汁也少,當寶寶逐漸長大,食量增加,同時吸吮能力也逐漸增加,媽媽的乳汁也會增加,以適應寶寶的需要。
因此可以說母乳喂養的初期,尤其要強調母親的直接喂養,那種采用吸奶器,吸出母乳喂養寶寶的方法,不利於母乳喂養的成功。因此除特殊情況,如乳頭皲裂等等,都應該由母親直接哺乳。母乳喂養還有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加強母子感情,親身體驗做母親的感覺。當寶寶吸吮著媽媽的乳頭時,那種神妙的感覺是什麼都代替不了的。
另外,分娩中,產婦體力消耗甚大,胃腸肌張力及蠕動減弱,需要一周左右才能恢復,因此,不宜進食比較油膩的雞湯魚湯等。一周後,再增加雞湯魚湯等高蛋白的富有營養的湯汁食物,以幫助下奶。
誤區四分娩後必須臥床休息
分娩後自認為急需臥床休息,因此產後一直不下床,為寶寶母奶也選擇躺位。其實分娩後不論是自然分娩還是剖宮產,都需要早期下床活動,以防止下肢血液循環不暢,造成下肢靜脈栓塞,甚至肺栓塞。長期不下床活動,下肢肌肉還可能產生廢用性萎縮,對今後正常生活造成麻煩。因此,分娩後提倡早期下床活動,一周後即可做產後形體恢復操,積極的鍛煉不僅有助於子宮的復舊,還能促進盆底、會陰肌肉彈性的恢復,對產後性生活的恢復有益。
誤區五產婦產後發脾氣是因為事兒多
分娩後的產婦常常會焦慮、煩躁,甚至對於家人也可能有過份的語言和行為,嚴重者可成為產後抑郁征。這種狀態大約有50%甚至以上的產婦都可出現。為此,丈夫們和家裡的媽媽婆婆可能認為產婦實在嬌氣、事兒多,這麼多人伺候著,還不滿意,因此生氣,不理解,有家庭矛盾從此產生。
其實這種反常行為是由於身體激素變化的結果,並不是嬌氣所造成。因此對產婦應該理解,格外體貼,以維護產婦正常良好的情緒,這也是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家庭氛圍的重要條件。
誤區六蔬果水氣大,月子期間應忌食
不少老人認為,蔬菜、水果水氣大,產婦不能吃,其實蔬菜水果如果不夠,易導致大便秘結,醫學上稱為產褥期便秘症。蔬菜和水果富含人體“三寶”,即維生素、礦物元素和膳食纖維,可促進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增進食欲、促進糖份、蛋白質的吸收利用,特別是可以預防便秘,幫助達到營養均衡的目的。
正確的做法:從可進食正常餐開始,每日半個水果,數日後逐漸增加至1-2個水果。蔬菜開始每餐一兩左右,逐漸增加至每餐4兩左右。
誤區七奶不脹不抱仔
在哺乳過程中,有些媽媽認為,“奶不脹不抱仔”,醫生認為這樣做不利於催乳。一般認為產婦催乳有6條金原則:1、營養均衡;2、少食多餐;3、足量飲水;4、心情愉快;5、休息足夠;6、勤喂夜哺,即按需哺乳。此外,正確的哺乳姿勢也很重要。
正確的做法:哺乳應勤喂夜哺,即按需哺乳,只要寶寶要吃,就應滿足。尤其是產後5-7天內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具有高度營養和免疫的雙重作用,初乳中含有豐富的抗感染物質,孩子日後不容易肥胖、糖尿病、冠心病,還可預防某些過敏性疾病,如濕疹、哮喘等。
一為什麼產後要坐月子?目的是什麼?可以改變體質嗎?
產婦由於分娩時出血多,加上出汗、腰酸、腹痛,非常耗損體力,氣血、筋骨都很虛弱,這時候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需要一段時間的調補,因此產後必須坐月子才能恢復健康。坐月子的目的是在這段期間內作適度的運動與休養、恰當的食補與食療,能使子宮恢復生產前的大小,氣血經過調理也都能恢復,甚至比以前更好,也就將不好的體質在這段時間[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