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產婦坐月子時吃什麼比較好?正文

產婦坐月子時吃什麼比較好?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後2周後會越來越少,如果量沒有減少,要看醫生。
3.傷口順產都有2公分左右的側切,一般在左邊,所以和孕期相反,要向傷口的另一邊,即右側睡,有助傷口恢復。(剖產沒說)
4.屁屁坐浴惡露干淨後用開水涼後溫度在40~50度,倒在干淨的專門用來洗pp盆裡,把pp懸在水中,不要坐到底。如果盆大,就把腿分開些,反之盆小的話就把腿並攏。坐20分鐘,如果期間水變涼了要加熱開水保持溫度。並在水中坐提肛,收縮會陰的動作7~8次。據說對痔瘡和保持會陰彈性有好處。(我覺得先要把外陰和肛門先洗一下,否則水還是髒的。)
5.產婦房間要通風,至少每天上午9:00左右,太陽出來的時候,下午3~4點。每天至少2次,每次30分鐘。通風的時候產婦和嬰兒可以換一個房間呆著,或者避風,不要對著風吹。
6.產婦容易出汗,每天要擦身,分四部分進行,上衣脫去左邊就擦這半邊,擦完後要立即穿上,然後是右半邊,左腿,右腿。不可以一下把衣服全脫掉,否則容易著涼。洗澡要等傷口好了才可以,一定是淋浴,室溫不能太低。一定要刷牙,不過因為牙龈的問題要用兒童小牙刷(軟毛的)。
7.做月子不是躺月子,順產後6~8小時,剖腹48小時要起來活動,自己小便,走動,
注意不要做彎腰的動作,給寶寶換尿布要坐著,否則腰部會有損傷。
8.吃原則:均衡全面
1)產後頭三天不能吃油膩的東西,一定要清淡,因為這時乳腺管未打開,吃了大補的東西奶會堵在乳房中出不來,這時寶寶吃的少,吸吮力也小,你就等著受罪把,奶漲又不通會很疼的。要吃的是稀飯,或者山芋稀飯,小馄饨,最多吃河蝦面條。
2)產婦一定要吃熱的蔬菜.熱的水果(放在熱水裡溫一下)
3)所有熱性的東西:紅棗桂圓,火腿,老母雞,等等。要在惡露干淨後再吃,否則惡露會一直不干淨。
4)紅肉(豬,牛羊)白肉(雞鴨蝦)交替吃,紅肉補鐵,白肉主要是蛋白質,雞蛋一天最多2個。
5)喝湯一定不要忘了吃裡面的肉,湯裡營養最多25%,其余都在肉裡。
9.保護乳房
1)用專用的小毛巾擦乳房,此毛巾的清潔不能用洗衣粉或肥皂,因為你一天要擦多次,肥皂的鹼性會對乳頭有刺激,多用了容易裂。要用開水燙好後擦乳房。不要用紗布,有毛絮會殘留在乳頭上,容易堵。擦完後最多用食用油擦一點在乳頭上,保護乳暈。
2)小孩吸吮要讓他含住大部分乳暈,光吸乳頭是吸不出多少的,而且對你的乳頭會有傷害,把他小下巴往下輕輕拉一下,讓他嘴張大些含住大部分乳暈。
10.順產2個月,剖腹3個月後才能有性生活,並注意避孕,剛生完小孩再去刮宮對子宮傷害很大,弄不好感染了要切除子宮的。
11.頭發醫生建議要剪短,因為產後激素水平下降很快,會成把掉發,頭發長的話肯定比短發要看起來掉得多。再者,產後7~10天才能洗頭,加上大量出汗,頭發長捂著肯定難受。產婦頭發可以梳,但是要選寬齒的,輕輕地按摩一下頭皮。
12.補充一下,乳墊要及時更換,不要等乳墊硬了再換,胸罩也一樣,原則是不讓有硬的東西刺激乳頭,否則容易破。另外擦身是躺在床上,擦的地方露在外面,其余都要蓋好被子,保暖是最重要的,產後體虛感冒了不容易恢復。產後避孕只能用套套。
 
只能吃香蕉.豬肚啊,魚膠啊,甲魚啊,魚翅啊,很多啊……
 
清淡些的,不要太多油和醬油。葷素搭配。
 
我覺得坐月子的時候只要不把月子餓著了,吃的東西有營養就行了啊,不需要吃太好,你不怕你老婆變肥婆啊,呵呵!懷小孩的時候本來就吃得營養過剩了!月子的時候再吃太營養的東西不好,而且,坐月子的時候,講究少吃多餐啊,不一定每次要吃多少的!你可以給她炒點芹菜.韭菜嘛!可以蒸點蛋吃,韭菜可以炒肉或者蛋.吃蛋要吃農養雞下的蛋哦,要不會把你老婆吃胖的!叫她忍受下吧,40天很快過去了,坐月子都是這麼過的!我老婆現在也正在坐月子!!!
 
傳統上人們將產後一個月稱為“坐月子”,但實際上,經過一個月的調整,身體許多器官並未得到完全的復原。比如,子宮體的回縮需要6周時間才能恢復到接近非孕期子宮的大小,胎盤附著處子宮內膜的全部再生修復也需6周;產後腹壁緊張度的恢復也需要6周到8周的時間。如在此期間產婦干重活,就容易患上子宮下垂等疾病。
一、產婦的個人衛生
傳統上認為:產褥期不能洗澡、不能洗頭,怕因此受風受涼留下病根。實際上這種認識是不合理的。
1、“月子”裡產婦的會陰部分泌物較多,每天應用溫開水清洗外陰部。勤換會陰墊並保持會陰部清潔和干燥。惡露會在大約產後4個星期至6個星期干淨。
2、一般產後一周可以洗澡、洗頭,但必須緊持擦浴,不能洗盆浴,以免洗澡用過的髒水灌入生殖道而引起感染。6周後可以洗淋浴。
3、居室內經常通風,室內溫度不可太高,也不可忽高忽低。過去常有將門窗緊閉,不論何時產婦都要蓋厚被的說法,這是十分危險的,尤其是在夏季,極易造成產婦中暑。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坐月子期間要避免身體直接吹到電扇的風。
②開冷氣時不要將風口對著產婦,並將室溫設定在攝氏25~28度左右是最適宜的。
③坐月子期間衣服若因排汗量過多而濕了,一定要馬上換干的衣服;冬天時床邊准備睡袍,半夜起來喂奶要立刻穿上,才不會受風寒。
4、產婦“坐月子”期間,進食次數較多,吃的東西也較多,如不注意漱口刷牙,容易使口腔內細菌繁殖,發生口腔疾病。過去,有不少婦女盲目信奉“老規矩”——坐月子裡不能刷牙,結果“坐”一次“月子”毀了一口牙。產婦每天應刷牙一兩次,可選用軟毛牙刷輕柔地刷動。每次吃過東西後,應當用溫開水漱漱口。
只要體力允許產後第2天就應該開始刷牙,最好不超過3天。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在孕期注意攝取鈣營養,保持口腔衛生,避免使牙齒受到損害。
②產婦身體較虛弱,正處於調整中,對寒冷刺激較敏感。因此,切記要用溫水刷牙,並在刷牙前最好先將牙刷用溫水泡軟,以防冷刺激對牙齒及齒龈刺激過大。
③每天早晚和睡前各刷一遍,如果有吃夜宵的習慣,吃完宵夜後再刷一遍。
④可在產後的3天采用指漱,即把食指洗淨或在食指上纏上紗布,把牙膏擠於手指上並充當刷頭,在牙齒上來回、上下擦拭,再用手指按壓齒龈數遍。這種方法可活血通絡,堅固牙齒,避免牙齒松動。
5、至於剪指甲、趾甲也可以照常進行,指甲是角化了上皮,根本不存在“剪刀風”的問題。
6、哺乳前應用溫開水清洗乳頭,切忌使用肥皂、酒精、洗滌劑等,以免除去保護乳頭和乳暈皮膚的天然薄膜,造成乳頭皲裂,影響哺乳。
二、剛生完bb的注意事項
1、分娩後數小時不要吃整個的雞蛋。雖然我國一直有吃雞蛋下奶的習慣,但醫學研究表明,分娩後數小時內產婦最好不要吃整個的雞蛋。因為在分娩過程中產婦體力消耗較大,出汗多,體液不足,消化能力也會下降。若分娩後立即吃雞蛋就很難消化,這會增加胃腸負擔。因此在分娩後數小時內,應吃半流質或流質食物。
2、產後應喝蔬菜湯。很多媽媽產後馬上喝全湯催奶,導致乳腺導管堵塞,乳房脹痛加劇,不利於下奶。產後進補要根據身體狀況,多數媽媽並不缺乏營養,最好先喝些清淡的蔬菜湯,5天以後再喝全湯。
推薦:原味蔬菜湯。將各類蔬菜主要是根莖花果不加任何調料煮湯,味道清香,可以當茶喝,在產後當天(剖腹產次日)即喝有極佳發奶作用。
原料:黃豆芽、西蘭花、菜椒(青椒、黃椒、紅椒均可)、紫甘藍、絲瓜、毛豆、西葫蘆,每次選擇4種以上即可。
制作:把各種蔬菜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煮爛後取湯水飲用。
注意!喝原味蔬菜湯的同時喝豬蹄湯、鲫魚湯、雞湯等會影響發奶效果。
另外,產後最初幾天,產婦幾乎都有便秘的困擾。這是由於腸道和腹部肌肉松弛的緣故。所以,順產的產婦從分娩當天就可多補充液體和吃些青菜水果來加以改善。
誤區:傳統說產婦坐月不能吃青菜,否則bb拉肚子
解釋:老人們擔心的拉肚子問題,很多時候指的是嬰兒的大便呈綠色。嬰兒偶爾會有墨綠色大便是因為食物殘渣經膽汁消化,而膽汁是黃色並使大便成為酸性,排出後與空氣接觸,偶爾會變成綠色。一般喂母乳的大便容易偏向酸性,有可能成為綠便排出。另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糞便呈暗綠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鐵質,這些鐵質經過消化道,並與空氣接觸之後,就呈現為暗綠色。還有:(1)未吃飽的嬰兒也可能拉綠色的稀大便,屬於饑餓性腹瀉。(2)媽媽吃得太油膩,嬰兒也會消化不良,拉綠色大便。因此媽媽的飲食要均衡。
母乳喂養嬰兒,糞便一般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藥膏狀,或有種樣的顆粒,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呈酸性反應,有酸味但不臭。只要bb的糞便符合上面所說的,並且無其他異常狀況,就不用過於擔心。因此bb某次綠色大便並不是媽媽吃了青菜,bb消化不良。
3、產後三天內可以喝清淡魚粥
產婦在生產完的三天內最好吃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古代醫家的建議是吃小魚粥,為了通便可以另加一盤清爽可口的炒青菜;另外,小米粥、大米粥、雞蛋湯、掛面也是好的選擇。二三天後,胃口漸增,才開始進食其他滋補品。但胃口差時不要吃得太油膩,根據個人身體狀況,早晚可喝熱牛奶,每天吃1—2個蛋,然後慢慢再酌加雞、魚、蝦、肉等,蔬菜與肉類要平均分配,均衡補充鐵質、鈣質、蛋白質等營養素和纖維,除了恢復體力外亦有助於乳汁的分泌。注意!產後的一周內忌食牛奶、豆漿、大量蔗糖等脹氣食品
4、什麼時候能活動:產後8小時可以在床上坐一會兒。如分娩順利,產後12小時可以下床、上廁所。產後24小時可以隨意活動,但要避免長時間站立、久蹲或做重活,以防子宮脫垂。
5、記得及早給bb吮吸乳頭:分娩後半小時內讓嬰兒吸吮乳頭,這樣可盡早建立催乳和排乳反射,促進乳汁分泌。同時,還有利於子宮收縮。第一次哺乳時間以5-10分鐘為宜。產後第一天可以每1~3小時哺乳一次,哺乳的時間和頻率自由掌握。產後第一天,產婦身體虛弱、傷口疼痛,可選用側臥位學習喂奶。多數產婦分娩後頭兩天都還沒下奶,此時不用擔心自己是否有奶水,只要身體健康,每個媽媽都有足夠的奶水。即使奶沒下來,媽媽也要堅持讓bb多吮吸,因為吮吸有利於乳汁分泌。
6、4-6小時產婦要排尿:自然分娩的產婦,在分娩後4小時即可排尿。少數產婦排尿困難,發生尿潴留,其原因可能與膀胱長期受壓及會陰部疼痛反射有關,應鼓勵產婦盡量起床解小便,實在有困難也可請醫生想辦法,如仍不能排尿,應進行導尿。
7、隨時留意自己的情況:產後24小時內若感到會陰部,或肛門有下墜不適感、疼痛感,應請醫生診治,以防感染和血腫發生。惡露會發出新鮮的血腥味,但如果發出惡臭,應立即告知醫生,因為這表示可能感染了。另外,最好在惡露排出期間使用衛生棉或產婦衛生巾。
8、除了家人,親戚朋友不要過早探望產婦和嬰兒:由於剛分娩後的產婦需要靜養以恢復體力,親友最好不要在此時來探望。若來探望,時間也不宜超過半小時,要給產婦盡量多的時間休息。有慢性病或感冒的親友更是最好不要來探視產婦及新生兒,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三、產後第一、二周不宜大補特補
產後第1、2周的主要目標是“利水消腫”,使惡露排淨,因此絕對不能大補特補。正確的進補觀念是:先排惡露、後補氣血,惡露越多,越不能補。前2周由於惡露未淨,不宜大補,飲食重點應放在促進新陳代謝,排出體內過多水分上。第1周可以吃麻油豬肝或豬肝(適合在早上、中午食用)、山藥排骨湯、紅棗銀耳湯,幫助子宮排出惡露與其他廢物;可以喝一點蛋湯、魚湯等較為清淡的湯;還可以吃些清淡的葷食,如肉片、肉末。瘦牛肉、雞肉、魚等,配上時鮮蔬菜一起炒,口味清爽營養均衡。適量的橙子、柚子、猕猴桃等水果也有開胃的作用。本階段的重點是開胃而不是滋補,胃口好,才會食之有味,吸收也好。第2周則以麻油豬腰、花生炖豬腳、魚湯等活化血液循環,預防腰酸背痛。另外,每天補充2000—2500毫升水分。等到第3、4周,惡露將淨,進入進補期,做菜時適當加米酒,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恢復體力。
另外有兩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孩子太膽小怎麼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