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肌腱和韌帶的負擔,容易使手腕、手指關節等部位發生勞損性疼痛。 產婦應避免勞動,但是可以適量進行少量運動。一般來說,產後14天就可以開始進行簡單的腹肌收縮、仰臥起坐等運動,但要視情況,不能勉強,不能過於劇烈。喜歡有氧舞蹈的媽媽,則要等上6周才可以重新開始。總之,產後運動要持之以恆。 產後一段時間不能做較粗重的活兒,如:洗衣、提水、抬重物等,否則會患子宮脫垂。 另外,如果在家中,惡露突然又轉為鮮紅色時,意味著胎盤原占據的部位未能妥善愈合,可能是因為您過度疲勞所致,應將此現象告知醫師。醫師可能會建議休息幾天,以放松心情。 七、下奶秘訣 1、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媽媽對自己能夠勝任母乳喂養工作的自信心將是母乳喂養成功的基本保證。不論女性乳房的形狀、大小如何,都能制造出足夠的奶水,從而帶給寶寶豐富的營養。 2、注意“食”效:新手媽咪應當保持每日喝牛奶的良好習慣(不要分娩後馬上喝,否則容易胃漲,感覺腸胃好了才開始),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總之吃得“好”不是所謂的大補,太多的傳統的豬蹄、雞湯、鲫魚湯中的高脂肪不僅會堵塞乳腺管,不利母乳分泌,還會讓媽咪發胖,所以主要是吃得對,既能讓自己奶量充足、又能修復元氣且營養均衡不發胖,這才是新手媽咪希望達到的月子“食”效。 3、兩邊的乳房都要喂:如果一次只喂一邊,乳房受的刺激減少,自然泌乳也少。每次喂奶兩邊的乳房都要讓寶寶吮吸到。有些寶寶食量比較小,吃一只乳房的奶就夠了,這時不妨先用吸奶器把前部分比較稀薄的奶水吸掉,讓寶寶吃到比較濃稠、更富營養的奶水。 4、多多吮吸:媽媽的奶水越少,越要增加寶寶吮吸的次數;由於寶寶吮吸的力量較大,正好可借助寶寶的嘴巴來按摩乳暈。喂得越多,奶水分泌得就越多。 5、吸空乳房:媽媽要多與寶寶的肌膚接觸,孩子對乳頭的吸吮是母乳分泌的量佳刺激。每次哺乳後要讓寶寶充分吸空乳房,這有利於乳汁的再產生。 6、保持好心情:母乳是否充足與新媽媽的心理因素及情緒情感關系極為密切。所以,媽媽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不急不躁,以平和、愉快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7、補充水分:哺乳媽媽常會在喂奶時感到口渴,這是正常的現象。媽媽在喂奶時要注意補充水分,或是多喝豆漿、杏仁粉茶(此方為國際母乳會推薦)、果汁、原味蔬菜湯等。水分補充適度即可,這樣乳汁的供給才會既充足又富營養。 8、充分休息,不能太累:夜裡因為要起身喂奶好幾次,晚上睡不好覺。睡眠不足當然會使奶水量減少。哺乳媽媽要注意抓緊時間休息,白天可以讓丈夫或者家人幫忙照看一下寶寶,自己抓緊時間睡個午覺。還要學會如何在晚間喂奶的同時不影響自己的睡眠。每天爭取能有10小時的睡眠,睡時要采取側臥位,利於子宮復原。 不能太累。帶孩子是很辛苦的。如果你需要人幫忙,千萬要向親戚朋友開口(主要是父母和公婆)。 9、按摩熱敷刺激 按摩乳房能刺激乳房分泌乳汁,媽媽用干淨的毛巾蘸些溫開水,由乳頭中心往乳暈方向成環形擦拭,兩側輪流熱敷,每側各15分鐘,同時還可配合下列按摩方式: 環形按摩雙手置於乳房的上、下方,以環形方向按摩整個乳房 螺旋形按摩一手托住乳房,另一手食指和中指以螺旋形向乳頭方向按摩 指壓式按摩雙手張開置於乳房兩側,由乳房向乳頭擠壓。 10、避免乳頭受傷 如果媽媽的乳頭受傷、破皮、皲裂或流血並導致發炎時,就會影響乳汁分泌。為避免乳頭受傷,建議媽媽們采用正確的喂奶姿勢,控制好單側的吮吸時間,否則很容易反復受傷。 八、其他注意事項 喂奶感覺腹痛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母乳喂養可促進母親的子宮恢復,喂奶時腹痛是子宮收縮的表現。每當子宮收縮時,子宮肌暫時缺血,小肚子一陣陣發緊,發硬,並伴隨著惡露排出。因此,喂奶時腹痛是正常的。 用正確的方法停止哺乳 一般情況下,應等到嬰兒自己松開乳頭後,方可拔出。如果媽媽因某種原因想中止哺乳,應先將手指放進嬰兒口中,使其停止吸吮,然後拔出乳頭。 月子裡易患腰痛、關節痛 產婦經過懷孕及分娩,內分泌發生變化,使骨關節,韌帶松馳,鈣質缺乏,容易引起腰疼,關節疼。因此,產後應加強適當的鍛煉,注意補鈣,不要過度勞累,腰腿痛經過一段時間可以自愈。 丈夫要理解產後情緒焦慮妻子,保持愉快的家庭環境:分娩後的產婦常常會焦慮、煩躁,甚至對於家人也可能有過份的語言和行為,嚴重者可成為產後抑郁征。這種狀態大約有50%甚至以上的產婦都可出現。為此,丈夫們和家裡的媽媽婆婆可能認為產婦實在嬌氣、事兒多,這麼多人伺候著,還不滿意,因此生氣,不理解,有家庭矛盾從此產生。其實這種反常行為是由於身體激素變化的結果,並不是嬌氣所造成。因此對產婦應該理解,格外體貼,以維護產婦正常良好的情緒,保持歡樂的氣氛,這也是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家庭環境的重要條件。 月子裡冷水確實不能碰:新媽媽全身的骨骼松馳,如果冷風、冷水侵襲到骨頭,就可能落下“月子病”。月子裡冷水確實不能碰,即使在夏天,洗東西都仍然要打開熱水器用溫水。另外,開冰箱這樣的事情,也請家人代勞。 坐月期間,家裡最好不要接受親朋好友的來訪:最好不要接受親朋好友的來訪,通電話是最理想的接愛祝賀的方式。因為新媽媽需要充足的休息,過多的接待客人,使新媽媽很勞累。與客人講分娩經歷、接受祝福、聽別人誇獎寶寶……都會使新媽媽很興奮,造成睡眠障礙。人來人往,也容易帶來病菌特別在流性疾病爆發的時候,這會對新媽媽和新生寶寶的健康構成很大的威脅。如果是推辭不掉的造訪,也要限定人數,一次最後只接待1~2位,客人來訪的時候應該錯開新媽媽白天小睡的時段。要求客人進門就脫去外套,抱寶寶之前一定要洗手,不要隨便親寶寶。 月子裡不要在家裡大宴賓客,可會擾亂新媽媽和新生寶寶的正常作息。如果家人需要請客吃飯,可以選擇在飯店設宴,不需要新媽媽出席。 產後忌用力擠壓乳房,忌用手亂揉乳房 【吃方面】
1、發育到2億個細胞所需營養是非常多的,尤其是【蛋白質】。
2.每天吃3-4個核桃或其他堅果(不要吃杏、杏仁),孕10-18周是孩子第一個補腦高峰期,可多吃些魚類、堅果。
3.魚、蝦是很好的食物,可以常吃。
4.莴筍中含【葉酸】多,有助於胎兒脊髓形成。口服葉酸片不超過孕後3個月,會有別的反作用,好像是容易影響鐵的吸收,請聽醫囑。
5.芝麻也是好東西,可以補鐵、提供卵磷脂、蛋白質等,能提高孕婦體質、預防感冒,還可以吃芝麻醬,含有不少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呢。
6.甜食、水果要適量,避免糖尿病、巨大胎兒。
7.【禁食】:桂圓,大熱,極易造成孕婦流產;螃蟹、甲魚,大寒,極易造成孕婦流產,特別是蟹腿;蘆荟汁;還有碳酸飲料、冷飲、香腸、臘肉、鹹蛋、熟肉、火腿、辣鴨脖、油條、燒烤、話梅、水果罐頭、方便面、腌菜、油炸食物等再加工、有衛生隱患、沒營養的食物也應列入禁食范圍內。
8.【不能大量食用】:
久存的土豆含生物鹼,其毒性可在母體殘存2個月,傷害胎兒;菠菜含鐵並不多,但草酸太強,會影響鈣、鋅吸收;八角桂皮花椒等熱性香料,容易造成便秘;另外海帶也寒性,不能大量食用,並且食用前最好洗淨後浸泡24小時並勤換水,消除海水污染造成的砷中毒;還有馬齒苋,興奮子宮;苡米滑胎;黑木耳活血,大量食用易流產;山楂及其制品會興奮子宮,大量食用會使子宮收縮、造成流產;杏仁、杏,大熱滑胎。豬肝不能多吃,容易維a超量,每周50g足亦,可以用其他食物代替鐵質的進補。
9.不要讓自己餓著,准備些合適的零食,太平梳打餅干、開心果、水果、酸奶都是不錯的選擇。
10.飲食要清淡,避免吃水煮魚這樣太刺激或油膩的菜肴。
11.可用口含生姜片的方式防治孕吐,喝甘蔗汁也能舒緩。
12.常吃點粗糧。玉米就不錯,多喝豆漿。
13.不要挑食。特想吃什麼、只要對健康有好處就弄來吃。
【日常方面】
1.注意衛生,天天洗浴,孕早期要特別注意不能使用超過40攝氏度的水溫淋浴,也應避免高溫環境、發燒,任何原因的身體高熱都有導致胎兒發育異常的危險。
2.穿純棉內褲,不要用護墊,不透氣、滋生細菌。
3.不使用花露水。
4.不用口紅、粉底、眼影的化妝品,不能燙染頭發,減少化學物質對人體危害。
5.不要使用電吹風、電熱毯。
6.不接觸洗衣粉等化學品,洗衣服的工作可以要求老公代勞。
7.穿舒適的鞋,不要穿高跟鞋,容易疲勞、受傷。
8.少看電視,書上說每天不要超過2.8小時,電視機周圍缺乏陰離子,對健康不益。
9.盡量少用手機,避免近距離輻射。至於電腦,只要控制上網時間,還是可以偶爾上。開啟的微波爐是要離遠些的,書上說7米之外才是安全區,誰知道呢,盡量避免接近就好啦。
10.嘔吐、惡心等早孕反應一般從孕6周開始至12周自然結束,做好心理准備。
11.每天曬曬太陽,幫助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有益母子健康。
12.別讓自己生病、著涼,放件外套在單位,隨時增減。
13.不要聽磁帶,會傷害胎兒的聽道纖毛組織。
14.懷孕前3個月和後3個月胎兒都比較嬌弱,容易流產、早產,不要ml。中期也必須注意溫柔。
15.孕期睡眠要充足,最好午睡1~2小時。起碼要經常將雙腳平托起來,避免靜脈曲張。經常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空調房的污染還是很大的。
16.避免接觸污染。
17.孕期身體變化巨大,碰到困難也要給自己強烈心裡暗示,要堅強、要為了孩子著想。
【運動方面】
1.孕期注意多休息的同時也應該保持散步、不彎腰下蹲的家務勞動等適量運動。
2.頭三個月不要搓揉小腹部、胸部,這樣會刺激子宮收縮,有導致流產的危險。
3.不拎重物,特別是單手拎重物,容易扭傷,導致流產。還有,不要做“仰臥起坐”。
4.頭三個月和最後三個月胎兒比較脆弱,此時孕婦不適合長途舟車勞頓。
5.養成左側臥的睡覺習慣,這個姿勢能讓胎兒覺得很舒服,避免孩子缺氧,左側靜臥2小時還可以起到給孩子輸液的作用呢。
【醫護方面】
1.如果一切正常,可在孕滿3個月時去醫院做全面體檢,大致費用是700元左右。孕齡是從懷孕前的那次例假第一天算起,完整孕程是40周=280天。
2.出現任何原因造成的子宮流血都要立即就醫。
3.“孕婦的體重增加應是緩慢的,一般說來,妊娠早期(孕1周至孕12周),體重增加0.75至1.5千克為宜;妊娠中期(孕13至27周),平均每月增加1千克為宜;妊娠晚期(28周至40周)平均每周不超過0.5千克。待到足月臨產時,孕婦體重總增加12千克左右為宜,多不超過15千克,少不低於9千克。”
4.產後,頭10天可以喝一些紅糖水補血養氣,但不要超過10天,因為紅糖還有活血的功效,持續飲用會不利於惡露回收。
5.產後,不要立刻用老母雞湯補養身體,因為產後母體會分泌催乳素,大量的雌激素會憋走催乳素,所以產後喝雞湯應該用公雞。 吃”是產後媽媽的一塊心病。吃多了,怕胖得不行,不利於媽媽的健康;吃少了,又擔心媽媽的元氣無法恢復,母乳中的營養也會不夠。月子裡,究竟該怎麼吃?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坐月子”幾乎就是意味著吃。整只整只的老母雞、蹄胖,一碗接一碗的紅棗桂圓湯,這些被認為是產後補氣、產奶的最好食物。然而,在現代醫學和營養學角度來講,這是一種極不科學的飲食觀念。
lesson1
月子裡的飲食誤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