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引起,或者是病毒和細菌合並感染。流行性感冒、麻疹、百日咳、佝偻病、營養不良、變態反應、鼻炎、咽炎、鉤蟲等,均為本病的誘因。
患急性支氣管炎有什麼症狀?
初起病時常會有發熱、咳嗽,體溫多在39℃以下,一般3、4天會退熱。起病初期為刺激性干咳,以後轉為濕性咳嗽,有痰聲。咳嗽時間長短不一,短的約經一周左右,長的時好時壞,反復拖延兩三個星期,有時還會有食欲不振、嘔吐和腹瀉等症狀出現。
嬰兒時期還有一種特殊類型的支氣管炎,多見於2歲以下虛胖的小兒,有濕疹或其它過敏史,此型支氣管炎是由於嬰兒支氣管狹窄,加上粘膜充血腫脹和炎症刺激,使支氣管平滑肌發生痙攣而引起,又稱喘息性支氣管炎。此型氣管炎起病急,除有上感症狀外,多伴有喘息性呼吸困難,哭鬧煩躁時更明顯,可有鼻翼扇動,甚至因缺氧造成面部青紫。 急性支氣管炎如何護理與治療?
急性支氣管炎的病人應注意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調節合適的溫度和濕度,以免過熱過干。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多飲開水。嬰幼兒痰多時應經常變換體位,或抱起、拍背等以便使痰液排出。對於急性支氣管炎的治療,如痰粘稠者,可用10%氯化铵0.1~0.2毫升/公斤/次,每日3次;支氣管痙攣者,可服氨茶鹼4毫克/公斤/次,每日3次。一般不用鎮咳劑,以免抑制痰液排出,如干咳較重,可酌情服咳必清。 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臨床上以長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復發作為特征。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發作持續3個月,連續2年或以上,並能排除心、肺其他疾患而反復發作,部分病人可發展成阻塞性肺氣腫、慢性肺原性心髒病。
主要原因為病毒和細菌的重復感染形成了支氣管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當氣溫驟降、呼吸道小血管痙攣缺血、防御功能下降等利於致病;煙霧粉塵、污染大氣等慢性刺激亦可發病;吸煙使支氣管痙攣、粘膜變異、纖毛運動降低、粘液分泌增多有利感染;過敏因素也有一定關系。
急性和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與急性支氣管炎兩者區別較易,可根據下述三方面鑒別:
(1)病史:急性支氣管炎一般在發病前無支氣管炎的病史,即無慢性咳嗽、咳痰及喘息等病史。而慢性支氣管炎既往均有上述呼吸道病史。
(2)病程及症狀:急性支氣管炎起病較快,開始為干咳,以後咳粘痰或膿性痰。常伴胸骨後悶脹或疼痛.發熱等全身症狀多在3~5天內好轉,但咳嗽、咳痰症狀常持續2~3周才恢復。而漫性支氣管炎則以長期、反復而逐漸加重的咳嗽為突出症狀,伴有咳痰。咳痰症狀與感染與否有關,時輕時重。還可伴有喘息,病程遷延。
(3)並發症:急性支氣管炎多不伴有阻塞性肺氣腫及肺心病,而慢性支氣管炎發展到一定階段都伴有上述疾病。
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多數起病很隱蔽,開始症狀除輕咳之外並無特殊,故不易被病人所注意。部分患者起病之前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喉炎,感冒、急性支氣管炎等病史,且起初多在寒冷季節發病,以後症狀即持續,反復發作。
慢性支氣管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痰。氣喘及反復呼吸道感染。
(1)咳嗽長期、反復、逐漸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表現。輕者僅在冬春季節發病,尤以清晨起床前後最明顯,白天咳嗽較少。夏秋季節,咳嗽減輕或消失。重症患者則四季均咳,冬春加劇,日夜咳嗽,早晚尤為劇烈。
(2)咳痰一般痰呈白色粘液泡沫狀,晨起較多,常因粘稠而不易咯出。在感染或受寒後症狀迅速加劇,痰量增多,粘度增加,或呈黃色膿性痰或伴有喘息。偶因劇咳而痰中帶血。
(3)氣喘當合並呼吸道感染時,由於細支氣管粘膜充血水腫,痰液阻塞及支氣管管腔狹窄,可以產生氣喘(喘息)症狀。病人咽喉部在呼吸時發生喘鳴聲,肺部聽診時有哮鳴音。這種以喘息為突出表現的類型,臨床上稱之為喘息性支氣管炎;但其發作狀況又不像典型的支氣管哮喘。
(4)反復感染寒冷季節或氣溫驟變時,容易發生反復的呼吸道感染。此時病人氣喘加重,痰量明顯增多且呈膿性,伴有全身乏力,畏寒、發熱等。肺部出現濕性音,查血白細胞計數增加等。反復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易使老年病人的病情惡化,必須予以充分重視。
本病早期多無特殊體征,在多數病人的肺底部可以聽到少許濕性或干性呷音。有時在咳嗽或咯痰後可暫時消失。喘息性慢支炎發作時,可聽到廣泛的哮鳴音,“喘息緩解後又消失。長期發作的病例可發現有肺氣腫的征象。
支氣管炎的預防和治療 支氣管炎簡稱慢支,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尤以老年人多見,50歲以上者高達15%左右。慢性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秋冬季節為發病高峰。 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清楚,據國內外調查與研究認為,是多種因素長期互相作用的結果。病毒和細菌所引起的感染是慢性支氣管炎繼發感染和加劇病變發展的重要因素,粉塵、大氣污染、刺激性煙霧、長期吸煙的慢性刺激是主要病因之一,氣候寒冷,過敏因素也是發病的誘因。機體抵抗力減弱,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是引發慢性支氣管炎的內因。 慢性支氣管炎發病緩慢,病程較長,反復發作逐漸加重。主要症狀是咳嗽、咳痰、喘息或氣短,尤以清晨或夜間為重,痰量增多。當並發肺氣腫時,除有咳、痰、喘等症狀外,逐漸出現呼吸困難。起初僅在勞動時氣促,隨著病情發展,以後靜息時也感氣短。 為了延長緩解期,減少復發,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病人及家庭成員應該重視預防和護理工作。 1、積極控制感染:在急性期,遵照醫囑,選擇有效的抗菌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復方磺胺甲醛異惡挫、強力毒素、紅霉素、青霉素等。治療無效時,也可以選用病人未用過或少用的藥物,如麥迪霉素、螺旋霉素、先鋒霉素等。在急性感染控制後,及時停用抗菌藥物,以免長期應用引起副作用。 2、促使排痰:急性期患者在使用抗菌藥物的同時,應用鎮咳、祛痰藥物。對年老體弱無力咳痰的病人或痰量較多的病人,應以祛痰為主,不宜選用強烈鎮咳藥,以免抑制中樞神經加重呼吸道炎症,導致病情惡化。幫助危重病人定時變換體位,輕輕按摩病人胸背,可以促使痰液排出。 3、保持良好的家庭環境衛生,室內空氣流通新鮮,有一定濕度,控制和消除各種有害氣體和煙塵,戒除吸煙的習慣,注意保暖。 4、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耐寒能力和機體抵抗力。冬天堅持用冷水洗臉、洗手,睡前按摩腳心、手心,都有一定幫助。 5、在氣候變化和寒冷季節,注意及時添減衣服,避免受涼感冒,預防流感。注意觀察病情變化,掌握發病規律,以便事先采取措施。如果病人出現呼吸困難,嘴唇,指甲發紫,下肢浮腫,神志恍惚,嗜睡,要及時送醫院治療。
慢性支氣管炎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臨床上以長期咳嗽、咯痰、喘息為主證。常在寒冷季節及氣候劇變時反復發作。本病如遷延不愈,可並發肺氣腫,甚至肺原性心髒病。
養生指南: 一.預防感冒:避免感冒,能有效地預防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生或急性發作。 二.飲食調攝:飲食宜清淡,忌辛辣葷腥。應戒煙多茶,因為吸煙會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反射性支氣管痙攣,排痰困難,有利於病毒、細菌的生長繁殖,使慢性支氣管炎進一步惡化。茶葉中含有茶鹼,能興奮交感神經,使支氣管擴張而減輕咳喘症狀。 三.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能保持呼吸道通暢,增加肺活量,減少慢性支氣管炎的發作,預防肺氣腫、肺原性心髒病的發生。具體方法:吸氣時盡量使腹部隆起,呼氣時盡力呼出使腹部凹下。每天鍛煉2~3次,每次10~20分鐘。 四.避毒消敏:有害氣體和毒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粉塵等會使病情加重,家庭中的煤爐散發的煤氣能誘發咳喘,廚房居室應注意通風或裝置脫排油煙機,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寄生蟲、花粉、真菌等能引起支氣管的特異性過敏反應,應保持室內外環境的清潔衛生,及時清除污物,消滅過敏源。 五.冬病夏治:在夏季大暑天用消喘膏外貼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具體做法:將消喘膏外敷於大椎穴、天突穴、肺俞穴、膻中穴。每次敷貼2天,間隔3~5天換藥一次,敷貼3次為一個療程,每年一個療程,連續3年夏季敷貼。 六.適當休息:發熱、咳喘時必須臥床休息,否則會加重心髒負擔,使病情加重;發熱漸退、咳喘減輕時可下床輕微活動。平時應參加適當活動或勞動。 七.堅持鍛煉:可根據自身體質選擇醫療保健操、太極拳、五禽戲等項目,堅持鍛煉,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活動量以無明顯氣急、心跳加速及過分疲勞為度。
慢性支氣管炎常年反復發作,導致腺體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進,支氣管粘膜上皮磷化、稀疏、脫落,支氣管壁破壞、塌陷、扭曲變形或擴張,形成不可逆轉的病理改變。同時患者呼吸功能也會減退,表現為氣道狹窄、阻力增高、殘氣量增加等。 慢性支氣管炎如果防治不好的話,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肺氣腫乃至肺原性心髒病。 肺氣腫是指終末細支氣管遠端的氣道彈性減退,過度膨脹,充氣和肺容積增大,或同時伴有氣道壁破壞的病理狀態。慢性支氣管炎反復發作,使氣管腔狹窄,形成不完全阻塞,吸氣時氣體容易進入肺泡,呼氣時由於胸膜腔內壓增加使氣管閉塞,肺泡充氣過度。同時慢性炎症破壞小支氣管壁軟骨,使之塌陷,也影響呼氣時氣體排出。肺部慢性炎症使一些炎症細胞釋放蛋白分解酶增加,損害肺組織、肺泡壁,形成肺氣腫、肺大疱。肺泡壁毛細血管受壓,血液供應減少,肺組織營養差,肺泡壁彈性減退,促使肺氣腫發生。一般由慢性支氣管炎發展成為肺氣腫需要6年以上。 慢性支氣管炎也可發展為肺心病,由慢性支氣管炎並發肺氣腫至發展為肺心病是一個慢性過程,一般需要6-10年。一般肺氣腫形成之後,肺泡內壓力增加,造成毛細血管腔受壓,使肺循環阻力增加。同時因為呼吸功能不全及缺氧,可引起肺小血管反射性痙攣,進一步使肺動脈壓增高,肺動脈壓力增加加重了右心室的負擔,右心室為了要克服增高的阻力,就會逐漸肥厚,最終發生右心室擴張,終至右心衰竭,這就是肺心病了。 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特點是反復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1、咳嗽:長期反復逐漸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特點。輕症病人僅有輕微咳嗽及少量粘液。當秋冬氣候驟變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發作時,咳嗽頻繁且加重,以清晨及夜間明顯。2、咳痰:痰量多少不一,一般為白色粘液痰及白色泡沫樣痰;伴有急性感染時痰液變得粘稠或呈膿性,痰量增加,咳嗽較劇烈時,痰中偶帶血絲。3、氣喘:病人如果痰多,支氣管發生痙攣,氣管壁水腫狹窄,病人就會出現氣喘。 在體格檢查方面,慢性支氣管炎早期可無異常體征,急性發作期肺部常有散在的干、濕羅音。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發作期,肺部可聽到哮鳴音和呼氣延長,如伴有感染時,羅音增多。 胸部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粗,增多,以雙中、下野為著。繼發感染時,肺紋理紊亂、粗糙或有小斑片狀陰影,且多位於紋理遠端,形態不規則,直徑約2-3毫米,以兩肺中、下肺野內側多見。這是由於細支氣管發炎,管腔內分泌物阻塞所致。血常規一般無異常變化,只有在急性發作時,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可以偏高。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患者,可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痰塗片和培養檢查,可找到肺炎球菌等致病菌。慢性支氣管炎是常有復發而難以徹底根治的疾病之一。在治療上應采取防治結合的綜合措施。在急性發作期和慢性遷延期應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鎮咳為主,伴有喘息時,給予解痙平喘的治療。臨床緩解期應加強鍛煉,增加體質,提高抵抗力。 急性發作期:⑴控制感染:特別是發熱、咳膿痰及喘息加重時,均應及時采用抗生素治療。輕者可口服,較重病人用肌注或靜脈滴注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g,紅霉素及頭孢菌素類等。⑵祛痰鎮咳:應用祛痰鎮咳藥物主要是改善症狀。遷延期病人尤應堅持用藥,以求消除症狀,對年老體弱,無力咳痰或痰量多者,應以祛痰為主,保持呼吸道通暢,而應避免應用強的鎮咳藥物,如可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