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做作業老是磨磨蹭蹭的,怎麼說也不改,有時會做到11點怎麼辦?
怎樣對待磨磨蹭蹭的孩子
主持胡嫣 鄭州讀者徐雨晨問:“我的孩子7歲,自理能力還行, 但做什麼事都磨磨蹭蹭、慢吞吞的,你急他不急。據老師反映, 他在學校做作業也比別人慢。該怎樣糾正呢?” 生活中愛磨蹭的孩子不少,給自己和家長帶來不便, 還耽誤和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如何糾正孩子這一不良習慣呢? 我們來聽聽家長代表的觀點。 觀點一排除無關誘因,讓孩子專心做事 上學前,女兒做事也磨磨蹭蹭,原因是她做事注意力不集中, 容易被無關的事物所吸引。比如,正在吃飯,窗前有只小鳥飛過, 她就會放下飯碗去看個究竟;正在畫圖畫時, 忽然聽到電視裡的聲音,就會丟下畫了一半的畫,跑去看一眼電視, 留下半拉子圖畫磨蹭著不肯馬上畫好,其他的事也雷同。所以, 女兒做事往往“戰線”拉得很長,效果還不一定好。 針對她這種壞習慣,我和她媽媽就商量好,她做事時, 盡量保持安靜的環境,排除與當時事件無關的因素, 使孩子能專心於她正在做的事情上,加快速度也保證質量, 慢慢就養成了利索的好習慣。(9歲女孩父親張健)
觀點二加強時間觀念,培養孩子把握時間的能力 孩子磨磨蹭蹭,與他們沒有時間觀念有關。 我女兒就是俗話說的那種“老虎緊追到腳跟,還要回頭辨雌雄” 的人,是個典型的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由於磨蹭,上學經常遲到, 被老師批評是家常便飯。我非常苦惱,下決心幫她改正。首先, 我幫她認識磨蹭給她自己和父母都帶來不好的後果, 她接受意見並表示願意改正。接著, 我與孩子一起制定了一個互相監督的計劃, 讓她監督我有沒有磨蹭現象,爸爸做裁判,記錄結果並及時報告。 我們一起制訂了生活日程表,記錄每天早晨穿衣、盥洗、 吃飯等所用的時間,一段時間後看有沒有進步( 為了維護她的積極性,我常常讓她贏),女兒為自己的進步而高興, 主動加快了自己的做事速度,時間觀念也加強了。 現在她會根據時間來調節做事速度,有了初步合理把握時間的能力, 遲到的現象幾乎絕跡。看到女兒的進步, 我也由衷地感到了教育成功的喜悅。(8歲女孩母親黃麗梅) 觀點三啟發孩子的競爭心理,提高靈敏度,改變磨磨蹭蹭的現狀 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但對孩子來說,他們還沒有接觸社會的經歷, 自然感受不到緊張氣息。但是,孩子要長大, 一個作風拖拉的人是無法在競爭社會立足的。對此, 從小訓練孩子主動把握現實的能力和智慧是根本。具體做法是: 適當增加生活的緊張氣息,啟發誘導孩子的競爭心理, 提高他們的靈敏度,改變磨磨蹭蹭的現狀。 從兒子上幼兒園起,我就有意識誘導他的競爭心理, 讓他經常和小伙伴展開競賽:比速度、比勇敢、比仔細等等, 讓孩子在競爭中逐步認識到自己的能力, 養成敏銳捕捉信息並做出反應的思考力和行動力。在家, 我們也常開展有益的親子競賽,通過勝負交替,鍛煉了孩子的心智, 也提高了靈敏度。現在,兒子適應了這種節奏和習慣, 很少有磨磨蹭蹭的情況。我覺得適當增加些生活的緊張氣息, 對孩子日後的成長和獨立精神的形成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13歲男孩父親陳敏) 觀點四管放結合,讓孩子經受必要的鍛煉 我家三代同堂,女兒從小享受“全程服務”,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養成了對成人的過分依賴。一旦要她自己做事時,她就四肢沒力, 手腳不靈了,凡事磨蹭著,等著你們“伸出援助的雙手”。 我們也曾嘗試從培養自理能力入手讓她改變磨蹭的習慣, 但都不了了之。比如:冬天穿衣,怕她受涼,奶奶趕緊去幫忙; 吃飯太慢,爺爺怕餓著她,又破例喂她。這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變成了一句空話。上學後,問題馬上暴露了出來:在學校, 她什麼事情都比同學慢,吃飯慢、做作業慢,連考試、 測驗都無法按時完成。這才使我痛下決心, 該她自己做的事絕不代勞過多,此為“放”的過程, 讓她在做的過程中,鍛煉才干。同時,我們也下決心“管”, 規定時間內不吃完飯,就堅決收拾掉餐桌, 使得她下次進餐時必須抓緊時間。孩子做事遇到的困難, 也不急著幫忙,只做必要的指導。我們還做通了爺爺、 奶奶的思想工作,管放結合,讓孩子經受必要的鍛煉, 早日擺脫磨磨蹭蹭的陰影。(9歲女孩母親胡萍)
觀點五“反話正說”,讓孩子樹立信心,積極進取 孩子很重視父母的評價,表揚鼓勵總是能激勵和打動孩子。 兒子好磨蹭,我的辦法是“反話正說”。比如,有段時間, 孩子每天晚上上床睡覺前總是磨磨蹭蹭的,到很遲才入睡, 睡得晚就影響第二天的早起……我急得每天罵他一頓也沒用。 我想到兒子很愛聽好話,就試著反話正說:“曉明大了1歲, 懂事不少!用不著媽媽提醒,就上床睡覺了。”話音未落, 兒子立馬上床鑽進被窩。第二天,又是表揚將他“催”上床。後來, 在其他事情上,我也試了幾次,效果都不錯,為此, 我還給兒子買小玩具和自制的獎狀,他非常驚喜和自豪, 磨磨蹭蹭的現象越來越少,做什麼事情都信心十足。(6歲男孩母親張倩) 觀點六用自然教育法,讓孩子嘗到磨蹭的後果 “自然教育法”倡導:一個人應當承受他的行為引起的後果, 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兒子由爺爺、奶奶帶大, 也許是老年人行動相對遲緩的緣故,他們對孫子沒有什麼動作敏捷、 做事爽利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磨磨蹭蹭的習慣。 現在每天上學前最緊張的時候,他也快不起來。與老師取得聯系後, 我決定讓他品嘗磨蹭的後果。早晨,我沒有像往常一樣催促他, 由著他慢吞吞地整書包、擦皮鞋,還“忙裡偷閒”地看“奧特曼” 圖書……結果當然是遲到挨批評。回家後他很難過,我告訴他:“ 平時不遲到是因為有爸爸、媽媽在替你著急,催著你加油。現在, 你長大了,要學會做事加快節奏,安排好時間,如果磨蹭習慣不改, 還會造成更嚴重後果。”現在,我還是不催促,任由後果教育他, 他吃了苦頭,也嘗到了抓緊時間的甜頭,做事快多了。( 12歲男孩父親宓佳偉) 主持:行為方式決定行為能力,孩子磨磨蹭蹭一旦形成習慣, 補救非常困難。並且,生活上磨磨蹭蹭的壞習慣會遷延到學習、 交往等多方面,引起一系列後果。父母合理安排好孩子的生活, 從點滴小事做起,教育孩子提高做事效率, 就能幫助孩子克服磨蹭的壞習慣
都一樣小孩就這樣 適當的給他一些目標與獎勵 愛磨蹭的孩子現在是比較常見的,磨蹭已經是孩子在學習中比較常見的毛病了。這種現象的產生有一個形成過程,不是哪一天突然磨蹭的。孩子學習、生活磨蹭有幾種情況:第一種是學習興趣低落,硬著頭皮應付,疲塌無奈,能拖就拖,缺乏自信,不負責任;第二種“慢性子”,行動遲緩,慢條斯理,緊張不起來,任你著急催促,依然故我;第三種是缺乏時間觀念、效率觀念,不知道時間對人生的重要意義。 根據孩子的磨蹭的情況不同,那麼矯治磨蹭也要針對症下藥。第一種情況要在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信、提高責任心上下功夫。第二三種情況要在專時專用、提高學習效率上努力。從案例來看,林林是屬於“慢性子”和缺乏時間觀念這種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我是這樣輔導她的家長的: 一、讓磨蹭付出代價。 孩子早晨起床磨蹭,家長急得不得了,又是嚷嚷,又是親自給孩子系紐扣,可孩子卻一點也不急。最後,家長還得趕緊騎車把孩子送到學校。其實,家長這種做法正是促成孩子磨蹭的原因之一。孩子會覺得,磨蹭點沒關系,反正遲到不了,有爸爸媽媽呢。如上述案例中林林的表現,早晨起床,等著媽媽給她穿衣,等著媽媽幫她洗臉。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林林磨蹭的時候,媽媽不要急,讓孩子自己急。媽媽不要幫她穿衣服,洗臉,可以站在一邊說:“再不快點可要遲到了,我可不幫你。”類似的話只說一遍,不要反復唠叨。如果孩子遲到,老師肯定會問她遲到的原因。如果孩子說“媽媽沒幫我穿衣服”,老師肯定會她為什麼自己的事情還要媽媽幫忙。孩子挨了批評後,就會認識到磨蹭給自己帶來的害處,第二天她就會自己加快速度。 二、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 要想讓孩子改變磨蹭的毛病,不能靠大嗓門,更不能打罵。家長可以通過講故事等方法幫助孩子認識時間,樹立時間觀念,讓他們認識到是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它最長又最短,最多有最少,最快又最慢,最容易丟掉卻無法復得。你要磨蹭它就會悄悄溜掉,只有珍惜它,抓緊它,才會“延長”它。家長還可以給孩子講珍惜時間取得的成功的故事來激勵孩子,還可以在牆上貼上名言警句提醒孩子。總之,通過各種途徑讓孩子認識到時間的價值,讓孩子明白磨蹭會白白浪費許多時間。詳細的看下面的介紹! 給他一點壓力。或者陪著他做。引導他做。 現在我就為他在煩作業不深也不多可他就喜歡拖他寧願望著作業發呆也不願把它寫完 搞得我看他這樣不止一次沉不住氣打他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關於小孩子學習問題,請查閱美希兒童教育工作室博客: http://blog.163.com/w12661266@126/ 有詳細介紹,有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