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孩牙齒碰有點松動怎麼辦正文

小孩牙齒碰有點松動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小孩牙齒碰有點松動怎麼辦
 
換地牙沒有的,如果沒有就等待換牙。
 
沒事!小孩子的本來骨頭就軟!等長大了就好了!
 
牙齒只是松動沒有搖搖欲墜的話保守治療,急性期給一點消炎藥消炎就可以了,如果已經脫位不能復位的話建議拔出,以免誤吸入氣管。無論如何不能和鄰牙固定,否則會影響颌骨發育,得不償失。
 
牙齒松動的主要原因,是牙龈萎縮,有效防治牙齒松動,必須要從客觀地分析牙龈萎縮這個原因開始。

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牙齒的根部並不是直接長在牙槽骨(牙床)上的,它們之間墊著一層厚厚的牙龈組織,這部份牙龈被現代口腔醫學稱為“牙周組織”(或許叫內牙龈會更形象),牙周組織及牙槽骨又被外圍的牙龈緊緊包裹住。因此說,牙齒和牙槽骨的結合,其實是一種關節關系,屬於人體中的微動關節(活動范圍微小),因此即使牢固健康的牙齒,用手觸碰也會有輕微活動的感覺。

而牙槽骨是人體骨骼系統中唯一特殊的一部份,因為牙槽骨是沒有骨髓的一個突出部,當人體的骨骼系統發育定型後,牙槽骨基本依賴包裹它的牙龈組織來供養。當牙龈老化萎縮後,對牙槽骨輸送營養的能力日趨下降,牙槽骨也就隨之萎縮變短,口腔醫學稱為“骨吸收現象”。牙龈萎縮導致這一“微動關節”的包裹維系強度降低,牙齒開始松動,同時牙槽骨被吸收,使牙齒根基變淺,牙齒變長,隨著骨吸收現象的日趨加劇,牙齒自然也就脫落了。

牙龈萎縮還導致牙根外露(牙本質部分),牙根的表面沒有牙釉質,一旦沒有了牙龈的保護,不僅容易在刷牙時受到磨損,同時對冷、熱、酸的刺激非常敏感,口腔醫學稱為“牙本質過敏”,人們常把這種現象誤認為是露出牙神經導致疼痛,這是不對的。

另一方面,牙龈萎縮後不能再像從前一樣緊緊包裹牙根,結果導致牙周組織(內牙龈)也被暴露出來,口腔中的各種細菌(尤其是厭氧菌)及牙結石直接侵襲牙周組織引發牙周炎。牙周炎又會反過來加劇牙龈萎縮,加速牙槽骨被吸收,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其結果不僅是摧毀牙龈、毀滅牙齒,更嚴重的是,每一顆患牙的牙周組織就像一個工廠,每時每刻都在產生病菌病毒,並通過血液向全身輸送,嚴重威脅身體健康,由於目前口腔醫學上認為牙龈萎縮無法逆轉,因此牙周炎無法根治,所以它才會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三大殺手。

綜上所述,可以知到造成牙齒松動的元凶就是牙龈萎縮。



牙龈萎縮的原因,盡管知道是維生素缺乏,但是通常在牙龈萎縮患者身上,很少發現維生素缺乏的全身綜合症狀,在臨床上,通過大量服食維生素,來治療牙龈萎縮的效果也不佳。最新的研究成果發現,牙龈萎縮是一種局部的器官退化現象,或者說,是一種局部出現的營養輸送障礙。

要想彌補這種先天性缺陷,可行的辦法只能是進行直接的輸送營養,即,不通過消化系統的功能轉換,不通過血液傳輸,而是直接讓一個外露的組織吸收營養,這在醫學上被稱為體外輸送營養,好消息是,能夠進行這種體外營養輸送的產品已經研發成功,牙龈萎縮不再是“不治之症”,只要牙槽骨沒有被完全吸收,理論上都可以通過牙龈再生,重新牢固松動的牙齒,使用效果普遍反應良好。

如果想保住松動的牙齒,還是有辦法的,您可參考下面最新研究成果的更詳細說明。
 
怎樣拯救松動的牙齒?

(2006-04-2908:47)
-----------------------------------------------------------------------------------------

牙齒松動,及時救治
許多人不相信松動的牙齒還能重新長牢,以為牙齒松動後只能坐以待斃,等著拔了。這是缺乏醫學知識的表現,其實,牙齒松動時,只要積極治療,方法得當,牙齒可以重新變得牢固,發揮原有的咀嚼功能。
“掉牙”的罪魁禍首:牙周病

牙齒是暴露在外的骨頭,通過牙根深埋於牙床中來獲得固定。牙床是抱牢牙根的骨骼(又稱牙槽骨),所以牙齒的牢固程度是由牙床來決定的。牙齒內有牙髓與骨髓相連,牙床有豐富的血管,向自身及牙齒提供營養。

牙龈(牙齒與牙床的接合部)容易受到細菌的侵蝕,並逐漸蔓延到牙根、牙床處,形成慢性牙周炎。細菌進入牙槽骨中,會破壞毛細血管,阻斷營養供給,降低成骨細胞活性,這些“破壞因子”最終會導致牙槽骨萎縮、骨質流失。結果便是牙床降低、牙根暴露、牙齒松動脫落。

牙周病細菌種類繁多,生命力頑強,產生各種毒素及“破壞因子”,僅靠抗菌消炎難以將其消滅,這也是牙周病長期反復發作越來越嚴重的原因。

牙齒松動能重新牢固嗎?

以前許多人認為,一旦牙齒松動,就難以恢復,只能等著拔了。

但在醫療實踐中,有一些牙齒松動的患者,通過精心治療後,牙槽骨重新生長,牙齒重新變得牢固,甚至有些患者牙齒脫落後重新長出新牙。為什麼呢?

研究發現,人體內部有對抗疾病的潛能———自愈力。當人體受到嚴重傷害如創傷、感染時,在一定誘導因素作用下,人體內部的備用細胞(干細胞)能被激活,用於修復受損傷的組織和器官。

牙槽骨是人體骨代謝很活躍的部分。當出現牙周病警報時,通過藥物誘導,干細胞被喚醒,分化成骨細胞和免疫細胞、肌肉細胞等,在牙槽骨內重新生成骨質和血管,並消除細菌感染,建立起新的牙床結構,使牙根長牢。

干細胞是胚胎時期的備用細胞,是年輕的生命活力很強的細胞,具有強大的免疫力。通過干細胞的修復,可以消除細菌感染,鞏固免疫防線,修復牙床,使牙齒堅固。實際上,人體自身對抗疾病的潛能是很強大的,充分調動自身抗病潛能來治療疾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治療方法。

“腎”好,牙齒才好!

為什麼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牙周病遷延難愈,並導致過早地“掉牙”呢?這是由於隨著年齡的增長,“腎”功能衰退,使得人體自我抗病潛能同時衰退,無法激活處於休眠狀態的干細胞來修復牙床,對抗牙周病,導致牙周病反復發作,遷延難愈,最後出現牙槽骨萎縮,牙齒松動脫落。

中醫意義上的“腎”並不單指腎髒,而是涵蓋多種生理機能的系統,如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生殖以及調整人體的新陳代謝(包括骨質代謝)、免疫和生理活力。“腎生髓,髓養骨”,“齒為骨之苗”,“腎虛”會導致骨質代謝和免疫功能的衰弱,而牙床(牙槽骨)是人體骨質代謝很活躍的部分,也是免疫防線的薄弱環節。當人體出現骨質流失時,最先表現在牙床處,就像自來水供應缺乏時,大樓頂層先停水一樣,導致牙槽骨萎縮破壞,免疫防線破潰,細菌滋生,接著便會出現牙齒松動搖晃。

補腎補到骨子裡

為什麼許多人經常采用各種方式補腎,卻對牙齒效果不明顯呢?補腎的組方很多,有壯陽、滋陰、補氣等,但只有針對骨髓進補,才能達到固齒的效果。骨髓是人體的造血中樞和免疫核心,是人體生命活力的源泉之一,骨髓裡有豐富的干細胞(生命活力很強的備用細胞),是人體對抗疾病,修復創傷,替換衰老細胞的預備隊。“腎主骨生髓”,通過針對骨髓來補腎,可以喚醒處於休眠狀態的干細胞,激發人體的自我抗病潛能和生命活力,對抗牙周病,加固免疫防線,修復牙床,使牙齒堅固。

所以,牙齒松動,酸痛無力時,不要急著拔牙,只要及時采取補腎益髓的科學方法,積極治療,可以使牙齒重新變得牢固,這樣既保住了牙齒,又強健了骨骼(牙骨同治),省去了拔牙裝牙的折騰,花小錢,省大錢,何樂而不為呢?

科學固齒,找對根本

一些人牙齒腫痛酸軟時,隨便吃些止痛消炎藥,反反復復,漸漸地對許多抗生素都產生了耐藥性,萬一哪一天得了肺炎、流感之類的重感染病,因為自身的耐藥性,該用什麼抗生素來治療?

通過補腎來堅固牙齒的科學理念使許多人改變了消極應付的做法,原來,牙齒不是一個局部問題,而是自身整體問題的一個反映,通過補腎益髓的治本療法,牙齒不酸不痛了,嚼東西有力了,本來想拔掉的牙齒現在保住了,免去了拔牙裝牙的折騰,不但吃飯香,而且睡覺香,精力好,人也好像年輕了……
 

30大牙齒有點松動的感覺,嚼食物有點隱隱痛怎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