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6歲男孩易出汗,冬天跑一下就出汗怎麼辦正文

6歲男孩易出汗,冬天跑一下就出汗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6歲男孩易出汗,冬天跑一下就出汗怎麼辦
 
小兒多汗可以分為生理性多汗與病理性多汗兩大類。生理性多汗常常可以找到明顯的原因,如衣服穿得過多、劇烈的運動、吃了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等,把引起多汗的原因排除以後,多汗的現象就消失了。而且,這類小兒一般健康狀況較好,沒有發現其它疾病。小兒病理性多汗原因比較復雜,是多種疾病共同作用出現的症狀。所以,必須准確地診斷出小兒多汗的相關疾病,找出病根,才能有效地治療小兒多汗症。那麼,父母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觀察辨別小兒多汗的性質呢?多汗出現的時間如活動性佝偻病多數是在晚上睡後多汗,深睡以後汗液逐漸減少;結核病或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則為通宵多汗,這就是中醫所說的盜汗;空肚子時多汗應考慮低血糖症;蹲下突然站立起來時多汗應注意腦部暫時缺血引起的體位性低血壓。多汗與伴隨症狀多汗伴枕禿(即俗稱小兒脫帽圈)和方額頭、肋骨串珠等骨骼改變者,多為佝偻病;多汗伴低熱、食欲減退、消瘦等,應懷疑結核病和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多汗伴游走性骨關節腫痛和心率增快等症狀,應注意風濕病。多汗與年齡如嬰幼兒多汗,應注意活動性佝偻病;年長兒多汗應特別注意結核病、風濕病和寄生蟲感染等。多汗的部位全身性多汗多半是感染性疾病和風濕熱、低血糖症、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引起的;身體的一側多汗則可能有腦部病變;頭部多汗多見於佝偻病。當然,鑒別小兒病理性多汗,除必須結合病史、體征分析以外,還應進行有關檢查,才能作出正確診斷和治療,父母也不能擅自下結論,隨便給孩子用藥。如果發現孩子有上述症狀,可以帶孩子上醫院檢查,向醫生詳細描述孩子的症狀,以便及時正確診斷。
茶嫂,你好!
多數寶寶在嬰幼兒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出汗現象.寶寶吃奶時用力與興奮,出汗較多,安靜後應明顯減少或有微汗.若是夜間汗多(要注意出汗與室溫,季節無關)伴轉頭,(由於汗的刺激,寶寶常搖頭擦枕,長期易致枕後脫發,出現枕禿現象)睡眠不安等,要考慮是否有營養不良或/和維生素d的缺乏(多為佝偻病的活動早期).建議寶寶到正規兒科醫院作詳細的體檢並給予相應的治療
 
出汗是維持正常生命運動不可缺少的生理功能。中醫認為,小兒體屬“純陽”,陽氣偏於旺盛,所以比成人更容易出汗。特別是嬰幼兒,不僅在炎熱的夏天出汗多,即使在涼爽季節,睡眠中也常微微出汗,頭部就更明顯了。這是由於他們生長發育迅速,新陳代謝特別旺盛的緣故,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不必擔心,也不用治療。

但是,有的孩子在安靜狀態或睡眠中經常出汗很多,甚至大汗淋漓。有時還出現精神差、胃口不好等症狀,這就屬於病態了。對於這種因身體虛弱引起的小兒多汗症,爸爸媽媽可要注意了。中醫一般認為,這是因為孩子氣虛、陰虛引起的。

(一)由氣虛引起的小兒多汗,最為常見。大多為自汗(在清醒時出汗),也常兼有盜汗(入睡後出汗,醒來後停止出汗),出汗部位以頭部、軀干為主,並伴有精神不好,食量減少、大便清稀、軟弱無力、面黃肌瘦,手腳不溫等症狀,宜用補氣收汗的治法。

這裡介紹幾個中醫家庭調理的藥方,媽媽可以給多汗的寶寶試一試。

▲選用黃芪、黨參、白術、茯苓、大棗各10克,浮小麥,糯稻根、煅牡蛎各15克煎水,分3次送服雞內金粉3克。

▲用瘦豬肉30克,黑豆、小麥各20克,共煲湯服食。

▲用何首烏10克研細末,加適量米醋調成糊狀,每日睡前敷於肚臍,用傷濕膏一張貼封。

要提醒父母的是,平時不要給寶寶吃過量的寒涼生冷食物,避免氣更虛,出汗更多。

(二)由陰虛引起的小兒多汗,以盜汗為主,出汗部位常在胸背及手足心,並伴有精神煩躁、睡眠不寧、大便干結、口渴、面唇色紅、手足心熱,或有低燒等,宜用養陰清熱的療法。

下面的中藥療方,媽媽可以參考一下。

▲選用生地黃、白芍、何首烏、麥冬、知母、黃柏、地骨皮各10克煎水,分3次服。

▲用百合10克,蓮子15克,入鍋內加適量水,用小火慢慢炖至爛熟,入冰糖15克熔化後食用,每天1次,連服數天。

▲用烏梅10克,浮小麥15克,大棗6枚,煎湯代茶飲。

要提醒父母的是,平時少吃辛熱上火的東西,以防寶寶出汗更多。

(三)還有一些患兒,既有氣虛的症狀,又有陰虛的表現,如面黃肌瘦、吃得少,大便稀、低熱、心煩、口渴等,則宜使用補氣、養陰、收汗的治法。可以選用太子參、黃芪、白術、茯苓、麥冬、白芍、知母各10克,浮小麥、糯稻根各15克、五味子3克煎水,分3次服。症狀表現不明顯的,比較單純的出虛汗,可以酌情煎服以下單方:①桂圓10枚,浮小麥15克;②葡萄干10克、糯稻根15克;③太子參15克、大棗10枚;④黃芪10克、大棗10枚。
 
有的人特別愛出汗,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吃頓飯、做點事常常是滿頭大汗,稍一緊張就汗流浃背,這種病症在醫學上稱為多汗症。
多汗症可因發熱性疾病、代謝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引起。夏天氣候炎熱,人處於高溫之下,多汗是一種正常現象,如果在氣溫低的情況下也是這樣,就應考慮是一種病態了。
引起多汗症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低血糖症。
引起低血糖症的原因很多,發作時可以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症狀為主要表現,發作時因血糖突然下降刺激交感神經興奮,釋放出大量腎上腺素可導致病人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足震顫等。
二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簡稱為甲亢。
怕熱多汗是這一疾病的特征之一,而且還表現為精神緊張、性格改變、煩躁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難以入睡等症狀。另外,患了甲亢,食欲增大,吃得多,人反而消瘦。甲亢時胃腸功能增強,多數患者大便次數增多,同時有心慌、工作效率下降等症狀。
三是嗜鉻細胞瘤。
嗜鉻細胞常見的症狀就是淋漓多汗,出汗具有陣發性,有時也可以持續出汗,但陣發性發作時面部潮紅或變白可同時發生。還會出現心慌、手顫、四肢發涼等。但本病發作時常伴有明顯的血壓升高,以及因此而引起的頭痛症狀。
四是糖尿病。所以建議你還是去醫院積極治療比較好
 

我家寶寶好煩人呀 ,我真的不想帶了@@@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