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怎麼辦? 病從口入,最近天氣變化無常,致病菌乘虛而入,醫院腹瀉患者劇增,嚴重者甚至出現虛脫。很多患者都在就診之前都曾使用過止瀉藥或抗生素,幾乎所有患者都有疑問:腹瀉該怎麼辦? 醫生告誡,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致病菌種類也很多。中毒性細菌性痢疾在老年及幼兒患者中容易導致循環衰竭、腦病等。霍亂更是一種烈性傳染病,可令病人大量吐瀉、脫水休克致死。如大便僅為水樣,則多為病毒或產毒素的細菌引起,采取補液療法可治愈。在有黏液膿血便的病人,經過適當檢查後可選用抗菌藥物,如濫用用抗生素不僅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還可導致腸道失調,加重腹瀉。如腹瀉明顯、糞便中帶有膿血或大便化驗中有紅細胞、白細胞,伴有發熱時是不宜使用止瀉藥物的,雖然用止瀉藥可以暫時止瀉,但病因並未得到根除,致病菌不能排出體外,仍留在腸內繼續產生大量毒素,出現高熱等全身症狀,可能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一旦出現腹瀉,則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便及時診斷和合理治療,醫師會詳細了解病史,如有無飲食不當或不潔飲食、腹瀉次數、糞便性狀、伴隨症狀等。必要時做大便常規及細菌培養檢查或抽血檢查等,以查清病因。一般來說,凡是每天腹瀉3次或3次以上者,醫生都要開驗單做大便常規化驗及細菌培養。但常有一些病人因怕麻煩或嫌檢查費用太高而不願做檢查,這樣不但對自己的病情不利,還有可能造成傳染病(如霍亂)流行。 腹瀉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及決定是否禁食。補液療法常用於腹瀉病人,但並非每個病人都須打吊針補液,可視情況口服補液。一般醫院會給予“口服補液鹽”,亦可自行配制鹽開水口服。如確診為細菌性痢疾、傷寒、霍亂等,則使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藥物。病毒感染導致的腹瀉如某些嬰兒腹瀉,使用抗生素是無效的。一般輕、中度腹瀉者可繼續進食,嚴重腹瀉情況下可暫時禁食,並予靜脈補液以補充足夠的水、電解質及能量。 由於急性腹瀉多因腸道傳染病所致,故一定要注意環境衛生。保證環境的通風透氣,加強飲食衛生管理,減少致病菌的繁殖。避免吃生冷、變質發霉食物及不潔瓜果。妥善保管食物,不吃或少吃隔餐食物。隔餐食物或買回的熟食要重新煮透再吃,生熟食物要分開。其次,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消化系統功能。 腹瀉是指大便的次數增多,每天大約排便三次,並且大便量增多,糞質有改變,稀薄,混有膿血粘液或不混有膿血粘液。夏季是患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得了腹瀉應及時就醫。 據河北醫大一院消化泌尿內科馬金城主任介紹:按照腹瀉發病部位,分兩大類,一種是小腸性腹瀉,一種是結腸性(大腸性)腹瀉。小腸性腹瀉一般指大便次數一天三至十次,個別不計其數,伴有臍周疼痛,糞質明顯稀薄,水樣性或脂肪瀉,(脂肪瀉指大便油亮,有臭味,含有不消化的食物)。另外,無裡急後重(大便完還想便);結腸性腹瀉的特點是:腹痛多在下腹部,包括左、右下腹部,大便常混有膿血粘液,可以有裡急後重。 產生腹瀉的原因總的分兩類:一類為感染性腹瀉,一類為非感染性腹瀉。感染性腹瀉是由於細菌、病毒、毒素感染腸道後引起的腹瀉,最常見的有食物中毒引起的急性胃腸炎、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腸病、腸道寄生蟲感染(蛔蟲、絛蟲、鉤蟲等引起的感染)、腸結核等。非感染性腹瀉是由於腫瘤、免疫性疾病、全身各髒器疾病引起的腹瀉,先天的代謝異常(如對面食過敏、脂肪不能吸收等)、精神心理異常、胃腸功能異常、胃腸道臨近髒器(如膀胱、子宮、卵巢等)的異常等引起的腹瀉。 治療腹瀉首先應明白引起腹瀉的原因,尤其是長期腹瀉的病人,最好到正規醫院進行詳細檢查、診斷,查明原因,對症施治,切不可有病亂投醫,或覺得是小病而贻誤治療時機。
參考資料: http://www.jyyy.com.cn/life/content/200507/2005479.html
治腹瀉三大藥茶方
夏秋季節人們常因過食生冷,誤食不潔食物,或起居不慎,胃腸受涼而引起腹瀉。腹瀉不僅會使消化功能降低,還會丟失大量水分和營養物質。中醫藥治療夏秋季腹瀉有較好的效果,其中的藥茶療法,為一種制作簡便,服用方便,療效可靠的家庭自療法。
一、暑濕瀉:症見發病較急瀉下黃水樣便,腹部絞痛,惡心嘔吐,藥茶方:藿香10克,佩蘭10克,白蔻仁5克。三藥共搗粗末,放入保溫杯中,加沸水沖泡,10分鐘後即可飲用,邊飲邊加開水,每天一劑。
二、傷食瀉:症見腹痛即瀉,瀉後痛減,少頃復又痛瀉,大便稠粘或糞水雜下,穢臭難聞。藥茶方:麥芽30克,雞內金10克,粳米30克,茶葉5克。上藥共放鍋內,用小火焙黃,略搗碎後,放保溫杯中,用沸水泡20分鐘後即可當茶飲用,邊飲邊加開水,每天一劑。
三、脾虛瀉:症見大便時稀溏,時水瀉,每食生冷油膩或不易消化食物則腹瀉加重,體倦乏力。藥茶方:白術20克,山藥20克,茯苓15克,烏梅10克,紅糖適量。上藥共放鍋中,加水適量,煎沸30分鐘後去藥渣,加入紅糖溶化,倒入保溫杯中當茶飲用,每天一劑。 你好不明白可以向我提問 以下幾種食物不僅能提供必須的營養,而且還有一定的止瀉作用。
1、焦米湯:將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炒至焦黃,再加水和適量的糖,煮沸成稀糊狀即可。焦米湯易於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是嬰兒腹瀉的首選食品。
2、胡蘿卜湯:胡蘿卜是鹼性食物,所含果膠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道致病細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瀉制菌食物。胡蘿卜湯制作方法如下,將胡蘿卜洗淨,切開去莖,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後加水成湯(按500克胡蘿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後加糖煮沸即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腹瀉好轉後停用。
3、蘋果泥:蘋果也是鹼性食物,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的作用。取一個新鮮、質地酥軟的蘋果切成兩半,用調匙刮成泥狀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