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3歲半,發燒時肚子難受,吃個瑞克清退燒藥就好點,是什麼原因? 發燒是小兒最常見的症狀,尤其是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引起孩子發燒的原因最常見的是呼吸道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支氣管炎、肺炎等;也可以由於小兒消化道感染,如腸炎、細菌性痢疾引起;其他如泌尿系統感染;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麻疹、水痘、幼兒急疹、猩紅熱等也可以導致發燒。
3個月到4歲間的孩子由於高燒,體溫高於39℃可出現熱性驚厥,所以家長對孩子發燒的確該重視。
問:孩子高燒是先去醫院還是先做退燒處理?
答:先降溫再去醫院
現象:一般各家醫院的兒科門診小病人中,發燒病人占很大比例,尤其是晚上來醫院的患兒更是如此。多數由於高燒不退,家長非常著急,有些孩子在去醫院的途中或在醫院就診過程中出現高熱驚厥,抽搐。那麼孩子高燒是先去醫院還是先做些退燒處理呢?
專家點評:孩子正常腋下體溫為36~37℃。37.5~38℃為低燒;38~39℃為中等度發燒;高於39℃為高燒。對於高燒的孩子,家長最好先對孩子做一些降溫處理,等孩子體溫有所下降後再去醫院。到醫院後再把孩子在家中發燒情況及處理情況告知醫生。
有些家長怕降溫後會影響醫生對病情的判斷,陳永紅主任說一般不會影響。把體溫降至38.5℃以下對孩子才是安全的。
問:家長常有些困惑,3個月以內的嬰兒發燒能用退燒藥嗎?如果不能用藥物降溫,那這些孩子高燒後怎麼辦?
答:小於3個月嬰兒一般不用退燒藥,如果出現高燒主要是物理降溫。
專家點評:孩子高燒可以應用的物理降溫措施包括:
頭枕冰袋或冷濕敷法
用冰袋應注意局部別凍傷,最好冰袋外面用布包裹(布套);注意看冰袋有沒有漏水。冰袋使用後30分鐘測體溫,體溫降至38.5℃以下時就可以取下冰袋。
濕敷是將小毛巾在冰塊盆內浸濕,擰毛巾至不滴水為適度,放在前額,適時更換,共20~30分鐘。
酒精擦浴
應用濃度為25~30%的酒精。冰袋放置在頭部,熱水袋放在腳部,用小毛巾蘸酒精擦浴,用大毛巾把身上擦干。腋窩、肘部、腹股溝、腘窩多擦,略用力,但禁止擦胸前區、腹部和項部。因為擦胸前區、腹部會讓孩子有不適的感覺。
問:為什麼靜脈輸液回家後孩子再次發燒?
答:一般退燒藥療效持續幾個小時,藥效過後會再次發燒。
現象:有些孩子的家長不知道給孩子服用哪種退燒藥物合適,也不知道體溫在多高時該用退燒藥物,退燒藥物有哪些副作用,還有些家長盲目相信“靜脈點滴”,不明白為什麼靜脈輸液回家後孩子再次發燒。
專家點評:孩子常用的退燒藥物有:對乙酰氨基酚(如百服咛、泰諾林等);布洛芬(如美林、托恩等);阿司匹林及賴氨匹林等。這些都屬於解熱鎮痛類藥物,都有肝功能損害等副作用,但短期內應用多是安全的。
其中阿司匹林在血小板減少患者或消化道潰瘍病者慎用。國外認為流感、水痘病人應用阿司匹林可能與瑞氏綜合征有關,但國內尚不多見。
小兒體溫在高於38.5℃後應給予退燒藥物。多數孩子用口服退燒藥物就行,服藥後要多喝水,監測體溫變化。一般退燒藥物療效持續幾個小時,藥效過後可以再次發燒。當然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感染病原發燒持續時間不同,疾病控制後發燒自然隨之好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