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樓上的說法很對。記得親子課的時候,專家們就講過,聰明的媽媽一定要首先是個“懶”媽媽,要只動嘴不動手。 比如,媽媽每天下班進門後,要跟寶寶說:好孩子,給媽媽把拖鞋拿過來...給媽媽把水杯拿過來,媽媽要喝水...雖然這都是些小事情,但通過這些小事情,日積月累,孩子就會形成一個習慣,教孩子學會關心父母,孝敬父母。再比如,孩子玩完玩具後,媽媽要看著寶寶的眼睛,跟寶寶耐心的說:玩具玩完了,從哪拿的要放回哪去。起初的時候,父母在跟孩子說完後,可以幫孩子做完收拾玩具的工作,但反復幾次後,孩子就會知道,玩具玩完了,從哪拿的要放回哪去。然後就會自己主動的收拾玩具。 所以說啊,我們做家長的,平時要多動嘴跟孩子說該怎麼做,然後幫助孩子怎麼做,之後就慢慢的變為看著孩子怎麼做,但絕對不要自己去做,要知道,你替孩子做了,日子久了,孩子就會認為,這些事情就該你去做,他自己更不會去做了。一定要給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這是我的一些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時父母懶些,造就勤快的孩子。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