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未成熟,其支氣管、胃腸道及免疫系統等都比較薄弱,容易發生感染。牛初乳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可中和、清除腸道致病細菌,促進有益細菌生長,預防腸道疾病發生;同時免疫球蛋白、消炎因子、巨噬細胞等免疫物質能增強抵抗力,減少感冒、肺炎、腹瀉等疾病的幾率。 堅持母乳喂養。通常母乳喂養的寶寶,身體抵抗力明顯要好。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它的營養比例恰當,易於消化、吸收和利用,還含有一些免疫因子。
輔食添加要搭配合理。從4個月開始,可以為寶寶添加輔食了。在輔食的種類上需要注意不能根據大人的喜好有所偏廢,應盡可能地豐富輔食的種類,保證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給。
鍛煉。適量的鍛煉能有效地提高寶寶自身的免疫力。但在鍛煉時一定要注意適度、持續和循序漸進,避免鍛煉間隔太長或強度太大,否則不僅起不到鍛煉效果,還可能因身體勞累過度而導致免疫力下降。小嬰兒的鍛煉可以從逐步增多戶外活動開始,可根據年齡選擇游泳、爬樓梯、拍球、跳舞等鍛煉方式。
適度感染。有人把人體的免疫系統稱作保衛身體的“衛兵”,“衛兵”的作戰能力只有在實戰中才能提高。正如寶寶是在不斷的摔跤中逐漸掌握走路的技巧,身體的免疫系統也是在寶寶每一次的生病過程中慢慢成熟起來的,生病是“衛兵”鍛煉的好機會!
在與病毒、細菌作戰的過程中,如果“衛兵”能在阻止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戰斗中獲勝,那麼寶寶就避免了明顯的疾病;如果沒有阻止成功,寶寶就表現為生病,這時需要請求醫生的幫助,通過醫療手段來增強“衛兵”的作戰能力,加強對細菌或病毒的阻截,直接表現就是病情好轉。
不管在作戰中取得什麼樣的結果,對寶寶的免疫系統都是一次絕好的訓練,具有記憶和學習功能的免疫細胞會記住此次病毒的特征,當下次再遇到同樣的“敵人”,已經訓練過的免疫細胞便會產生出針對性非常強的免疫力,保護身體安全。
免疫接種。進行免疫接種是預防疾病、提高身體免疫力的有效武器。注射疫苗實現提升免疫力分為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主動免疫是將減毒的病原(成分)注射到人體內,通過激發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力。
主動免疫下產生的免疫力能夠在人體內存在較長時間,有的甚至可以終身存在;另外一種是被動免疫,是指將提純的抗體注射到人體內。被動免疫抗體在人體內存在的時間較短,一段時間後會隨著人體的新陳代謝被分解,抗體就不再存在。 寶寶斷奶前後是免疫力的脆弱期,需要精心呵護才能讓寶寶有效遠離疾病。這個時期媽媽該做些什麼呢?
q斷奶期的寶寶為何容易免疫力低下?
a:斷奶實際上就是改變寶寶的飲食習慣。有些寶寶會在一段時間裡因為不適應而挨餓,從而降低了他的免疫力。
母乳中有大量的抗體能夠增加寶寶的抗病能力,斷奶後,寶寶不僅得不到大量的抗體,如果方式方法不恰當,還會引起寶寶拒食和情緒不良,導致機體免疫力進一步下降。母乳裡是有一些媽媽的免疫因子在裡面的,突然斷奶,會造成細菌或病毒的乘虛而入。斷奶若在夏季,由於天氣炎熱,此時寶寶容易腹瀉、感冒、中暑。冬季則是呼吸道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高峰期,極易使寶寶發生傷風感冒、急性咽喉炎,甚至肺炎等。寶寶得病後,食欲更加受到影響,如此反復造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生長發育。
寶寶斷奶最好在1歲左右,這是因為隨著他的生長,食量逐漸增大,胃腸道內的消化酶也逐漸增多,消化能力越來越強,對食物和營養也有了新的要求。此外,如果吃母乳過久,寶寶可能會因依戀母乳而不願吃其他食物,這勢必造成營養不良,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免疫力低下的特征
*經常生病,如:患氣管炎、感冒、肺炎、中耳炎、腦膜炎、腹瀉、皮膚感染等等,尤其是多次發生嚴重感染的寶寶。這些絕大部分是細菌感染。
*得病後藥物治療效果往往不佳、疾病長期不愈的寶寶。
斷奶期全面提高寶寶免疫力
*選擇好的斷奶食品:其特點為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熱能,營養價值高;強化了一定量的寶寶所需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等;寶寶易於接受並愛吃。斷奶食物應細膩、滑潤、易消化、不含果蔬中的籽或長纖維等,口味應清淡適中,不添加鹽、糖。常用的有:稀粥、面包粥、蛋黃和菜泥,菜泥的品種可經常更換,可以用土豆、胡蘿卜、菠菜、南瓜等做成菜泥,逐步添加肉泥。
*創造良好的進食環境:對10~12個月的寶寶開始訓練獨立吃飯的能力,給他創造一個整潔、安靜、愉快的吃飯環境和氣氛。這時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吃飯時易受干擾,大人不要過多地干涉他,也不要打攪他,讓寶寶集中精力把飯吃完吃好。
*預防接種要及時:為寶寶預防接種是人類抵御傳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積極措施,如2個月內接種卡介苗;2~6個月口服脊髓灰質炎及白百破疫苗;6~12個月接種乙型腦炎疫苗(每年一次)、麻疹減毒活疫苗、乙肝疫苗等;1歲接種流行性腦膜炎菌苗(每年一次)、卡介苗(復種)。爸媽一定要及時為寶寶接種疫苗。寶寶在打防疫針前,家長要給他們洗一次澡,換上干淨的衣服,要向醫生說清寶寶的健康情況,如有無發燒,有無發風疹塊,是否有較劇烈的咳嗽,有什麼慢性病等,以便醫生判斷有無接種的禁忌症。
*體育活動不能少:寶寶正處於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適當的體育活動能增強全身的生理功能,促進寶寶生長發育,提高機體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1歲的寶寶有獨立行走的能力,活動范圍增大,此時家長可帶寶寶進行戶外活動,多進行走、爬行取物、撿皮球、拉小鴨車走、推車前進等運動。活動時間可從15分鐘逐漸增加到60分鐘左右。
斷奶期飲食推薦
芝麻核桃糊
將芝麻、核桃各30g放在炒鍋中炒熟,研磨成粉末,加開水200ml,調成糊狀,加糖少許食用。具有補血潤腸功效,如有腹瀉,暫停食用。適用於8個月以上的寶寶。
桂藥蓮骨粥
取桂圓10克,山藥30克,蓮子12克,補骨脂12克,粳米50克。將補骨脂加水煮20分鐘,去渣留汁。將粳米、山藥、桂圓、蓮子加入汁中,煮熟食用。補骨脂補腎強骨助生長,山藥、蓮子健脾胃,桂圓養血。適用於1歲的寶寶。
菜心豬肝蘑菇湯
取菜心200g,豬肝100g,蘑菇20g。將菜心洗淨,切成一半;豬肝及蘑菇切成片,用酒、油、鹽拌勻備用。鍋中加水500ml,煮沸後加入菜心、豬肝及蘑菇,煮至豬肝熟即可。喝湯,食菜。具有調養氣血,提高免疫的作用。適用於1歲以上的寶寶 讓孩子多活動,增強身體的抵抗能力 嬰兒是指1周歲以內的孩子。嬰兒在這個階段生長發育特別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的階段。 ①體重可以達到出生時的3倍,約為9000~10000克。 ②身長在出生時約為50厘米,一般每月增長3~3.5厘米,到4個月時增長10~12厘米,1歲時可達出生時的1.5倍左右。 ③頭圍在出生時約為34厘米,前半年增加8~10厘米,後半年增加2~4厘米,1歲時平均為46厘米。以後增長速度減緩,到成年人時約為56~58厘米。 ④胸圍在出生時比頭圍要小1~2厘米,到嬰兒4個月末時,胸圍與頭圍基本相同。 ⑤嬰兒出生後一段時間內仍處於大腦的迅速發育期,腦神經細胞數目還在繼續增加,需要充足均衡合理的營養素(特別是優質蛋白)的支持,所以對熱量、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的需求特別旺盛。 [編輯本段]口腔 口腔:足月l出生時已具有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頰部有堅厚的脂肪墊,有助於吸吮活動,早產兒則較差。吸吮動作是復雜的天性反射,嚴重疾病可影響這一反射,使吸吮變得弱而無力。新生兒及嬰幼兒口腔黏膜薄嫩,血管豐富,唾液腺發育不夠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損傷和細菌感染;3個月時唾液分泌開始增加;5個月時明顯增多。3個月以下小兒唾液中澱粉酶含量較少,不宜喂澱粉類食物。嬰兒口底淺,不會及時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常發生生理性流涎。 [編輯本段]食管 食管:食管是兩個主要功能:一是推進食物和液體由口入胃;二是防止吞咽期間胃內容物反流。新生兒和嬰兒的食管呈漏斗狀,黏膜纖弱,腺體缺乏,彈力組織及肌層尚不發達,食管下段贲門括約肌發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發生胃食管反應,絕大多數在8~10個月時症狀消失。嬰兒吸奶時常吞咽過多空氣,易發生溢奶。 [編輯本段]胃 胃:新生兒胃容量約為30~60毫升,後隨年齡而增大,1~3個月時90~150毫升,1歲時250~300毫升,由於新生兒胃容量小,所以新生兒喂食應當少量多次,喂食的次數應較年長兒多。嬰兒胃呈水平位,當開始行走時其位置變為垂直;胃平滑肌發育尚未完善,在充滿液體食物後易使胃擴張;由於贲門肌張力低,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好,且自主神經調節差,故易引起幽門痙攣出現嘔吐。胃黏膜有豐富的血管,但腺體和杯狀細胞較少,鹽酸和各種酶的分泌均較成人少且酶活力低,消化功能差。 胃排空時間隨食物種類不同而異,稠厚且含凝乳塊的乳汁排空慢。其中水的排空時間為1.5~2小時;母乳為2~3小時;牛乳為3~4小時。早產兒胃排空更慢,易發生胃潴留。 [編輯本段]腸子 天真無邪的表情背後是家長痛心疾首經濟負擔腸子:小兒腸管相對比成人長,一般為身的5~7倍,或為坐高的10倍,有利於消化吸收。腸黏膜細嫩,富有血管和淋巴管,小腸絨毛發育良好,肌層發育差。腸系膜柔軟而長,黏膜組織松弛,尤其結腸無明顯結腸帶與脂肪垂,升結腸與後壁固定差,易發生腸扭轉和腸套疊。腸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腸內毒素,消化不全產物和過敏原等可經腸黏膜進入體內,易引起全身感染和變態反應性疾病。 肝:年齡愈小,肝髒相對愈大。嬰兒肝髒結締組織發育較差,肝細胞再生能力強,不易發生肝硬變,但易受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如缺氧、感染、藥物中毒等均可使肝細胞發生腫脹、脂肪浸潤、變性壞死、纖維增生而腫大,從而影響其正常生理功能。嬰兒時期膽汁分泌較少,故對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較差。 胰腺:分為內分泌和外分泌兩部分,前者分泌胰島素控制糖代謝,後者分泌胰腺液,內含各種消化酶,與膽汁及小腸的分泌物相互作用,共同參與對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嬰幼兒時期胰腺液及其消化醇的分泌極易受炎熱天氣和各種疾病影響而被抑制,容易發生消化不良。 腎髒:出生後幾個月,腎小管逐漸增長後才具有回吸收能力。腎小球的濾過率較低,也就是說,腎髒對於營養物質代謝後產生的“廢料”的處理能力較弱。嬰兒腎小管還未長到足夠的長度,功能不足,排鈉的能力有限,鈉的慢性滯留會引起水腫。如果攝入過量的食鹽,蓄於體內會導致成年時高血壓。所以對4個月之前的嬰兒,食物中食鹽的攝入量應特別注意一般提倡4個月以內的嬰兒要控制鈉鹽的攝入量。 消化酶:4個月前的嬰兒唾液腺分泌功能較弱,唾液分泌量甚少,唾液澱粉酶活力很低,在腸腔內除胰澱粉酶外其他消化酶均已具備。此階段除了對母乳的蛋白質、脂肪消化能力較好外,對澱粉類食物及其他動物乳類的消化能力相對較弱。人初生嬰兒的這些特點中,我們了解到嬰兒一生下來就具備了吃母乳的能力。所以,母乳喂養是嬰兒是適合的喂養方式。 此外,新生嬰兒肝髒中酶活性較低,葡萄糖醛酸轉換酶的活力不足,是新生兒發生生理性黃疸的重要原因之一。酶不足時對某些藥物的解毒能力也較差,劑量稍大即引起嚴重的毒性反應。 腸道細菌:在母體內,胎兒的腸道是無菌的,生後數小時細菌即從空氣、奶頭、用具等經口,鼻、肛門入侵至腸道;一般情況下胃內幾乎無菌,十二指腸和上部小腸也較少,結腸和直腸細菌最多。腸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響,單純母乳喂養兒以雙歧桿菌占絕對優勢;人工喂養和混合喂養兒腸內的大腸桿菌、嗜酸桿菌、雙歧桿菌及腸球菌所占比例幾乎相等。正常腸道菌群對侵入腸道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消化功能紊亂時,腸道細菌大量繁殖可進入小腸甚至胃內而致病。 另《嬰兒》馬克·吐溫演講詞代表作,入選《高中語文讀本(一)》。 孕期喝酒是造成嬰兒弱智 主因西班牙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