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7個月嬰兒著涼拉肚子三天了怎麼辦正文

7個月嬰兒著涼拉肚子三天了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a:大多數性狀正常的綠色便是正常的大便。但是也有以下情況造成綠色便:
?消化不良或急性腹瀉的嬰幼兒因腸蠕動過快,膽綠素在腸內尚未轉化為糞膽素所致。
?鐵劑服用過多或是維生素c缺乏引起鐵吸收不良,鐵在酸性環境中吸收的最好。如果配方奶中的鐵吸收不完全或者由於補充過多的鐵劑,一部分沒有吸收的鐵劑混在大便中排出,形成綠色便或黑色便,但大便的形狀正常,這不是孩子消化不良。因此需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適量補充鐵劑,並且補鐵的同時補充維生素c,鐵吸收完全就不會出現綠色的大便。
?進食的一些綠色蔬菜未完全消化,從大便中排出。
問題3:什麼是生理性腹瀉?
q:我的寶寶3個多月,一直是母乳喂養。從出生後不久,他的大便就一直不成形。醫生說是生理性腹瀉,慢慢就會好的。請問什麼生理性腹瀉,為什麼不用治療呢?
a:生理性腹瀉一般認為是與母乳中的前列腺素(pge)含量過高有關。pge可促進胃腸蠕動及水、電解質代謝而導致腹瀉,孩子胃腸功能尚未發育成熟或是過敏性體質而導致腹瀉。多見於6個月以內母乳喂養的有過敏體質的嬰兒。這些孩子外觀常顯得比較虛胖,並且臉部常有濕疹,出生後不久就出現稀水樣大便、伴有奶瓣或少許透明黏液,或有酸味,但無臭味,大便每天多達7~8次。孩子除大便次數多不成形外,無其他不適,精神好、食欲佳,體重照常增長。
生理性腹瀉一般不影響孩子的發育,不需要治療,隨著月齡的增長,按時添加泥糊狀食品,大便就能逐漸轉為正常。
問題4:6個月的寶寶腹瀉不愈,為什麼要暫停母乳?
q:我家亮亮前一陣得了腸炎,一直沒有完全好,已經腹瀉很長時間了,便便稀稀的,還有許多泡味。醫生說要暫停母乳喂養,改吃治療腹瀉的豆奶。不是母乳是寶寶的最好的食品嗎?而且還含有減少腸道感染的抗體,為什麼要暫停母乳呢?
a:人的小腸絨毛的頂端含有大量的乳糖酶,乳糖將乳糖酶分解為半乳糖和葡萄糖被小腸吸收。由於寶寶急性腸炎造成小腸微絨毛大面積的損傷,因此乳糖酶最易受累且大量的缺乏,因此吃進去的乳糖不能吸收,在腸內形成高滲的物質,引起滲透性腹瀉,致使腹瀉遷延不愈,這就是臨床醫生診斷的“繼發性乳糖不耐受”。
母乳中的糖類主要是乳糖,因此醫生建議暫停母乳喂養,改為治療腹瀉的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奶粉是對的。
具體治療建議:
?暫停母乳喂養,改吃治療腹瀉的配方奶粉。近期不要給孩子添加新的食品。
 
找醫生
 

 
首先你應確定你的小孩是哪種腹瀉:


輕型腹瀉:大便每天約3~10次,黃色或黃綠色,稀糊狀或蛋花湯樣,有酸臭味,偶爾有惡心、嘔吐。患兒精神狀態好,無明顯口干、眼窩凹陷、尿少、皮膚彈性差等脫水症狀。

重型腹瀉:為致病性大腸桿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輕型腹瀉轉化而來。大便次數一般為每天10~15次以上,大便呈水樣或蛋花湯樣,水分多,常伴頻繁嘔吐,小兒精神萎靡,高熱,腹脹,脫水症狀明顯。

另外,某些母乳營養成分超過嬰兒需要和消化功能也可使嬰兒發生腹瀉,此種腹瀉稱為“生理性腹瀉”。“生理性腹瀉”的嬰兒大便每天幾次甚至十幾次,每天大便量不一定很多,一般沒有特殊腥臭味。家長應該了解,此種腹瀉並不影響其正常的生長發育,無須特別的治療。

在兒科,常常見到這樣一些寶寶:生下沒幾天就開始腹瀉,每天大便薄薄的,呈黃色或黃綠色,少則2-3次,多則4-5次,時間長達幾個月,甚至半年。為此,家長們怕腹瀉影響寶寶的健康,於是,抱著寶寶到處看病求醫。盡管藥吃了不少,可孩子還是照樣腹瀉,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孩子雖然腹瀉了這麼長時間,但吃得還蠻好,人也不見瘦下去。那麼,這些寶寶究竟得了什麼病呢?

原來,這種病在醫學上稱“嬰兒生理性腹瀉”,多見於6個月以下純母乳喂養的寶寶。生理性腹瀉的特點是,大便稀薄,每天4-6次,有奶塊或少量粘液,常在喂奶後即排便,除腹瀉外,小兒無其它異常情況,精神愉快、食欲正常、睡眠安穩,體重按正常速率增加,無脫水表現,大便化驗無異常。

嬰兒生理性腹瀉多見於面部濕疹(奶癬)比較嚴重的寶寶,隨著年齡的增長,嬰兒生理性腹瀉會不治自愈,因此不必用藥。生理性腹瀉的唯一問題是大便次數較多,給家長在護理上帶來不小麻煩,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給寶寶換尿布和清洗臀部,還可能引起紅臀,甚至局部感染,因此,每次給寶寶換尿布時,都應先清洗臀部,並用消毒油膏塗抹,以保護局部皮膚。

如果是病理性的呢?那還得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1腸道內感染:

(1)病毒性:輪狀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巨細胞病毒、腺病毒、諾沃克病毒等。

(2)細菌性:產毒素性細菌:產毒素性大腸桿菌、霍亂弧菌、難辨梭狀芽胞桿菌等。

侵襲性細菌:痢疾桿菌、侵襲性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鼠傷寒沙門氏菌、耶耳森腸炎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3)寄生蟲性:腸梨形鞭毛蟲、溶組織阿米巴、蛲蟲、鉤蟲等。

(4)真菌性:白色念珠菌等。

2腸道外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腎盂腎炎、皮膚感染、敗血症等。

3非感染性腹瀉:喂養、護理不當,氣候驟變,食物過敏,藥物副作用。

關於治療方法,請原諒~你提供的信息不全,無法下藥。
 
寶寶拉肚子腹瀉的原因及治療

嬰兒怎樣才算拉肚子嬰兒腹瀉是多由飲食不當或腸道內、外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消化道功能紊亂綜合症,多發生在2歲以下嬰兒。嬰兒喂食母乳時,正常每天大便次數會比喂食牛奶多一至二次,為黃綠色糊便;而喂食牛奶者,則為黃色成形便。腹瀉則是指糞便中水分增加,且大便成分變質而言。一般而言,腹瀉時大便的次數會增加、水分增加、大便顏色變成綠色、氣酸臭。主要症狀有:1、輕症:每天大便五至八次,可能伴隨著輕微發燒或嘔吐。糞便呈黃綠色,帶粘液且呈蛋花湯樣,並伴有輕微腹脹,腸鳴音亢進。2、中度腹瀉:每天大便十次,稀水便、氣味酸且臭,可能中度發燒。3、重症:腹瀉頻繁,每天大便八至十五次,呈水樣、量多,有酸臭味,煩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驚厥,血絲黏液便,前囟門凹陷,皮膚及嘴唇干燥等。4、部分患者可出現明顯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如低鉀或低鎂等。

 嬰兒拉肚子的原因造成拉肚子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於感染引起腸胃炎、吃入不潔的食物和水、奶瓶消毒不當、牛奶濃度不對、飲食過量或精神緊張等等。一歲以內的嬰兒腹瀉發病率很高,這是因為嬰兒消化功能不成熟,發育又快,所需熱量和營養物質多,一旦喂養或護理不當,就容易發生腹瀉。常見的腹瀉原因有:進食量過多,或次數過多,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喂的質量不當,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或喂養不定時,胃腸道不能形成定時分泌消化液的條件反射,使機體消化功能降低;還有母親喂養期間盡量避免吃涼的食物等。總之,不合理的喂養時嬰兒腹瀉的主要原因。另外,當小兒著涼,患感冒、肺炎等疾病時,也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亂而發生腹瀉。如果腹瀉嚴重,伴有嘔吐發燒、眼窩凹陷、口渴、口唇發干、尿少,就說明已經引起脫水了,應該去醫院輸液治療。為防止脫水,應在腹瀉次數較多時,食量減少飲食,甚至禁食,使胃腸道得到休息。同時口服補液鹽或自配糖煙水、鹽米湯,少量多次,以防止脫水發生。患腹瀉的孩子要注意腹部保暖,以減少腸蠕動,可以用毛巾裹腹部或熱水袋熱敷腹部,同時讓嬰兒多休息。排便後可用溫水清洗臀部,防止臀紅發生。

 嬰兒拉肚子怎麼辦寶寶腹瀉以夏、秋季節多見,其發病原因除腸胃道受細菌感染外,主要是由於喂養不當、天氣太熱或突然著涼等。如果未按時添加輔食或喂養不定時,一旦食物變化較多,小兒腸道不能適應,也會引起消化不良而使寶寶腹瀉。不論哪種原因的腹瀉,寶寶每日大便次數可達4、5次乃至十幾次,常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下降或拒食的現象。寶寶腹瀉時的一般飲食原則是,減少膳食量以減輕腸道負擔,限制脂防及碳水化合物,給寶寶以清淡飲食,以利於其腸道修復。用母乳喂養的寶寶,腹瀉時不必停止喂奶,只需適當減少喂奶量,縮短喂奶時間,並延長喂奶間隔。母親也應少食脂肪類食物,每次喂奶前,可喝一大碗開水,稀釋母乳,有利於減輕寶寶腹瀉症狀。人工喂養或混合喂養的寶寶,在腹瀉時,不要添加新的輔助食品。病情較重時,還應暫時停止喂牛奶等主食。禁食時間一般為6-8小時為宜,最長不能超過12小時。禁食期間,可用胡蘿卜湯、蘋果泥、米湯等來喂寶寶,以補充無機鹽及維生素,這些食物易於消化,能減輕腸胃的負擔。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向各國推薦口服補液鹽,可以按其說明配成液體,根據寶寶的腹瀉情況分多次予以添加。只要注意充分補充水分,一般寶寶都可安全度過腹瀉期。如果寶寶腹瀉次數較多,或出現口唇干燥、兩眼凹陷、面色發灰、尿量減少及皮膚失去彈性等現象時,顯示寶寶有脫水跡象,應立即送醫院診治。

 嬰兒拉肚子的治療1、及時給腹瀉嬰兒用口服液補鹽。2、不要要求醫生開很多控制腹瀉的藥物。因為腹瀉原因復雜,用藥不當有害無益。3、注意腹瀉患兒的飲食,不一定要禁食,選喂容易消化的食物。4、腹瀉嚴重者,應及時送醫院治療。 

 嬰兒拉肚子飲食調節送大便到醫院化驗,如果是感染性腹瀉,用抗感染藥物,如果是非感染性腹瀉,可:①調整及控制飲食:給予消化道適當休息,減輕其負擔。可以暫停添加輔食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適當減少哺乳量及哺乳次數或延長兩次哺乳之間的時間。②母乳喂養的母親在嬰兒腹瀉期間飲食要清淡一些,喂奶前飲用溫開水一碗,切勿輕易斷母乳。在喂奶時盡量讓嬰兒吃前部分易消化的母乳,避免吃最後部分含脂肪較多的母乳。③人工喂養的嬰兒應吃脫脂奶粉或將牛奶燒開冷卻後去掉上面的脂肪,如此燒煮反復脫脂3次就成了脫脂奶。腹瀉較重者,要減少奶量並用水稀釋。可用1份牛乳加1/2份水或l/2份米湯,必要時可用l份牛乳加l份水或米湯稀釋。待嬰兒腹瀉好轉後逐漸增加直至全奶。④腹瀉而脫水者要補充體內喪失的水分,可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藥房有售,其中包括食鹽即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碳酸氫納1.5克,加溫開水1000毫升,約4玻璃杯)其成分比例合理,有利於吸收,喂服時用茶匙一匙一匙吃,少量多次才能使胃內眼收。若在偏僻地區買不到“口服補液”時,可以在家庭裡自制簡易口服液。配方是:食鹽1/2茶匙,蔗糖2湯匙,加開水4玻璃杯。口服補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喂服得當,可以使嬰兒停止嘔吐,減少腹瀉,及早康復。⑤消化不良者如僅有輕度腹瀉,不需用藥物止瀉,只需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也可獲得痊愈。服用胡蘿卜湯,每日2次~3次,每次2湯匙~3湯匙;服用蘋果泥(取蘋果一只洗淨去皮去核,切成小塊,放入碗內加少量白糖隔水蒸,蒸熟後搗攔成泥狀服用)。因胡蘿卜和蘋果含有果膠,能使大便成形,並且還能吸附腸內的有害物質,幫助治愈腹瀉。魚蛋白粉加入米湯內服用,每日5克,分1次~2次服用。半歲以上的嬰兒可服用魚蛋白粉粥或爛面條。由於魚蛋白粉內蛋白質質量高,脂肪量低,而且沒有乳糖,對嬰兒腹瀉特別有利。輕型腹瀉一般服用3日~5日就痊愈。焦米湯和焦米粥是用米或米粉加水煮成。可以少量多次喂服。由於米內含碳水化合物,最容易消化吸收,而且沒有乳糖也不易發酵、脹氣,米內所含的蛋白質不發生過敏反應。焦的部分能吸附有害物質,對控制腹瀉很有利。山楂炭或炮姜炭是將山楂去核或炮姜去皮,然後炒成炭,研成細末。服用時每次用0.3克-0.6克,日服3次,用溫開水化服,可加少許白糖調昧。山楂能幫助消化,生姜能解毒,對腹瀉的防治有利。維生素b1、維生素c、乳酶生每日服3次,每次各1片,研碎和水拌勻喂服,可在服“口服補液”的同時加服。因為維生素bl能促進糖類完成代謝過程,不使積酸發氣,維生素c能增加抵抗力,乳酶生能幫助消化乳類。它們都是控制腹瀉時常用的藥。⑥腹瀉時大便次數增多,要及時換尿布。每次大便後要用溫水洗淨臀部,擦干並塗上護膚油脂或爽身粉,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沒有智慧牙的話,還是大人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