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減少1/3左右,奶中稍加些水。要根據嬰兒口渴情況,保證喂水。 2)早期發現脫水。當嬰兒腹瀉嚴重,伴有嘔吐、發燒、口渴、口唇發干,尿少或無尿,眼窩下陷、前囟下陷,嬰兒在短期內"消瘦",皮膚"發蔫",哭而無淚,這說明已經引起脫水了,應及時將病兒送到醫院去治療。 3).預防脫水。用口服補液鹽不斷補充由於腹瀉和嘔吐所丟失的水分和鹽分,脫水便不會發生。 4)不要濫用抗生素。許多輕型腹瀉不用抗生素等消炎藥物治療就可自愈;或者服用媽咪愛等微生態制劑,思密達等吸附水分的藥物也很快病愈,尤其秋季腹瀉因病毒感染所致,應用抗生素治療不僅無效,反而有害;細菌性痢疾或其他細菌性腹瀉,可以應用抗生素,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之下治療。 5)做好家庭護理。家長應仔細觀察大便的性質、顏色、次數和大便量的多少,將大便異常部分留做標本以備化驗,查找腹瀉的原因;要注意腹部保暖,以減少腸蠕動,可以用毛巾裹腹部或熱水袋敷腹部;注意讓嬰兒多休息,排便後用溫水清洗臀部,防止紅臀發生,應把尿布清洗干淨,煮沸消毒,曬干再用。 嬰幼兒秋季腹瀉是一種輪狀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腸炎。多見於6個月至2歲的小兒。由於是病毒性感染,因此不可濫用抗生素,也不可隨便服用止瀉藥。小兒胃腸道比較嬌嫩,喂養的食物、飲料、中藥過冷或過熱都會引起腹瀉,喂養中要注意。介紹幾個方子供參考。1、饴糖蜂蜜煮蘋果,可治消化不良性腹瀉。正常小兒每天吃半個蘋果,對胃腸道的健康很有幫助。可將蘋果切塊搗成泥,或切成兩半用不銹鋼茶匙刮下果泥喂小兒。便秘、腹瀉都適用。2、淮山米粥,有健脾功效,可治遷延性、慢性腹瀉。3、山藥、蓮子、大米糊可治腸胃功能紊亂引起的腹瀉。4、胡蘿卜山楂紅糖水,有健脾消食止瀉功效,可治脾虛傷食引起的腹瀉 飲食治療腹瀉 稀釋奶液:6個月以內的嬰兒無論是什麼類型的腹瀉,都不要停止母乳喂養。母乳要少吃油膩大的食物。喂奶前45分鐘左右喝一杯溫開水,以稀釋奶液。配方奶粉喂養的嬰兒,可以加大水的比例。 減少脂肪:如果嬰兒有脂肪瀉,就盡量給嬰兒吃前一部分的母乳中含較多的蛋白質,後一部分的母乳中含較高的脂肪,不利於腹瀉兒的消化,配方奶喂養可把奶煮沸,去掉上面的奶皮,以降低脂肪含量,成為脫脂奶。 焦米粉:炒米粉也是有效的食療法,但不適合4個月以前的嬰兒,把米粉放在文火上炒,知道米粉變焦黃。每次取適量的焦米粉,加少量的水和糖煮沸後食用。 藕粉:藕粉也可作為腹瀉時的食物,把藕粉放入水中溶開,加適量糖煮沸後給寶寶食用。 紅蘿卜湯:將胡蘿卜洗淨,切成絲或小塊,加水煮爛,過濾去渣後引用,引用時可加水或米湯稀釋。 蘋果泥:用勺刮成泥狀直接喂,也可煮後搗成蘋果泥,加上幾滴高粱酒後食用。 純母乳喂養的嬰兒,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膏狀或糊狀,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二至四次。 人工喂養兒,大便色淡黃或呈土灰色,質較干硬,條狀,常帶奶瓣,有明顯臭味,大便每天1~2次。 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不能認為有病。 在腹瀉期間,服用媽咪愛或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也可縮短腹瀉病程。 媽咪愛與合生元都是有益菌,是調理胃腸道系統的,拉稀的調到不稀,便秘的調到不干。媽咪愛價格適中,合生元價格偏貴。 小兒腹瀉的護理 ◆非母乳性食品應選擇容易消化、符合孩子口味的 不要選擇需很長時間才能消化的食物,選擇以米粥或菜粥等澱粉類為主的食品,並做得軟一些。但如果嬰兒不願意吃的時候也不要勉強,在一段時間內孩子不進食非母乳性食品也沒有大問題。 若母乳喂養的孩子發生腹瀉時,不要輕易斷奶。這時可縮短每次喂奶的時間,讓孩子吃前一半的乳汁。因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質含量較多,容易消化,富於營養,而後半部分脂肪含量較多,不易消化。必要時母親可在喂奶前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先飲一大杯淡鹽開水,稀釋乳汁,然後再給孩子哺乳。 ◆用孩子喜歡吃的飲品來補充水分 因腹瀉而失水時,補充更多的水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多找一些孩子喜歡喝的飲品,如開水、果汁、蔬菜汁等。當腹瀉嚴重,並伴有嘔吐情況時,更應頻繁地補充水分。 ◆當腹瀉恢復正常後,也需慢慢地增加非母乳食品的量 當持續嚴重腹瀉後,雖然腹瀉已經停止了,但消化機能在一段時間後才能恢復正常,不能馬上恢復吃原來的非母乳食品,應該先喂添加輔食初期的粘稠狀食物,過幾天再慢慢的恢復。同時,需持續服用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一段時間,直到寶寶腸到完全恢復健康。 ◆勤換尿布 腹瀉的時候,有時會引起斑疹,最好勤換尿布。 食物止瀉 以下幾種食物不僅能提供嬰兒必須的營養,而且還有一定的止瀉作用。 1、焦米湯:將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炒至焦黃,再加水和適量的糖,煮沸成稀糊狀即可。焦米湯易於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是嬰兒腹瀉的首選食品。 2、胡蘿卜湯:胡蘿卜是鹼性食物,所含果膠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道致病細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瀉制菌食物。胡蘿卜湯制作方法如下,將胡蘿卜洗淨,切開去莖,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後加水成湯(按500克胡蘿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後加糖煮沸即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腹瀉好轉後停用。 3、蘋果泥:蘋果也是鹼性食物,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的作用。取一個新鮮、質地酥軟的蘋果切成兩半,用調匙刮成泥狀即可。 寶寶大便呈綠色的可能的原因 一般母乳喂養兒的大便偏酸性,正常大便略呈綠色,有時會混雜一些白色顆粒。 奶粉喂養兒若排出綠色大便,則表示腸的蠕動加速,或腸道有炎症,為腹瀉的一種象征。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排綠色的大便是受了某種驚嚇,這是錯誤的。 另外,為了寶寶的健康,須攝取足量的鐵質,吃含有鐵質奶粉的寶寶,若不能完全吸收奶粉中的鐵質,則大便呈黃綠色,大便中的白色顆粒較大,且較容易有臭味。 你好,給你一點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寶寶真的拉肚子了嗎?
相信家長們一定遇到過寶寶拉肚子的狀況,也必定為此擔心不已!可有些時候,大人的大驚小怪更是讓人疲憊不堪。 要知道寶寶怎麼會拉肚子,首先應了解腹瀉的定義,腹瀉並不是單指解稀便、解水便而已,當然更不必與腸炎畫上等號,所謂的"腹瀉"必須是和寶寶原本相當固定的大便型式、次數來做比較,其所含水分增多,可能帶有粘液或顏色有所改變,大便次數也較平常增加才算數。 哺喂母奶的小寶寶,大便往往相當稀,而且帶點酸味,顏色大都呈現出漂亮的黃色,大便的次數一天少則三、五次,多則達十次以上的少量大便。只要寶寶能吃、能玩、能睡,臉色紅潤,表情正常,體重又能穩定增加,那麼這樣的大便型式對這個寶寶而言,便是正常,不算腹瀉。更何況在滿月之前,不管喂何種奶水的小寶寶,由於消化功能不十分成熟,尤其對於脂肪及乳糖的消化能力尚差,因此大便幾幾乎都是糊糊水水的,一直要過幾個星期後,大便才會逐漸成型,此即所謂的"收屎"。 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對寶寶有害的腹瀉是相對於平常的排便狀況來決定的,年齡大小、是否哺喂母奶及個別差異等因素也應一並列入考量。如果小寶寶果真有令人擔心的腹瀉狀況,那麼快尋醫求治才是唯一正確的處理原則,好讓自己的親親寶貝早早恢復健康。
小baby的大便正常嗎
《大家健康·育兒生活》
對照顧初生嬰兒的父母來說,面對尚無法明確表達需求的寶寶,常常只能以其外在的反應,來判斷孩子的狀況,而其中依大便的性狀、顏色、次數,是可看出一些端倪。值得注意的是,特殊顏色的大便,嚴重時會危及生命,需小心謹慎才行。
小寶寶不會說話,不舒服時就只能用哇哇啼哭來表達,除了活力、進食情況,觀察baby的排便就成了評估健康情況的重要依據之一。新生的寶寶在呱呱落地後,通常在24~48小時內會解出大便來,這時候的大便呈墨綠色、粘稠狀,是出生前在胎兒腸中形成的,內含大量的膽汁色素、胎毛、胎脂以及一些腸內脫屑等物質,這種型態的大便叫做“胎便”。大約三四天以後,大便受到食物的影響逐漸有所改變,顏色漸漸變成黃色或是帶一點綠色,質地則是粘糊狀且不成型,約一周後就變成嬰兒期的大便。
part1正常的嬰兒排便
食物經過胃及小腸消化後,營養物質即被吸收,剩下一些無法吸收的殘渣進入了大腸,大腸內存有各式各樣的細菌,將殘渣分解成為許多的代謝物。對糖份的分解產生了很多的有機酸及一些揮發性的脂肪酸,所以大便有時就有一點酸酸的味道,甚至還有臭味。而蛋白質經過腸內細菌分解後就會產生氨等有臭味物質。所以吃蛋白含量較高的食物,其大便也會比較臭。而喝母奶的寶寶,其腸道內的益菌將糖份分解成乳酸等物質,所以便便的酸硷值偏酸,使得細菌無法生存,可達到保護作用。
一天解多少次才正常?
一般新生兒在出生12小時後,最晚兩天之內,會解第一次胎便。新生兒大腸反射相當強烈,加上乙狀結腸的容量不夠大,所以每次吃奶就造成大腸收縮排出大便。新生兒出生一周內,寶寶每日排便次數4~5次,有的甚至解6~8次不等。隨著寶寶的成長,乙狀結腸容量增大,可儲存更多的糞便,於是解大便的次數就會減少。新生兒至4個月,每日約二三次,5個月至1歲兩次左右,過了1歲平均約1~2次。但有些寶寶在滿1~2個月,一天仍要解很多次大便,而有些寶寶卻要2~3天解一次大便,甚至要媽媽去刺激才解得出來。僅管如此,解出來的大便只要是軟軟或是豆沙狀不是很硬,都屬於正常現象。
添加輔食後便便會改變
喂育母乳或奶粉時期,多半是未成形的軟便,氣味也不臭。當開始添加輔食,寶寶大便內有時會摻雜一些未完全消化的青菜、水果屑等顆粒,這屬於正常情況,無需擔心。另外,有時便中也會有白色顆粒或是粘膜的出現,這是因為排出乳中未消化之脂肪及腸內受刺激分泌的粘液。只要寶寶食欲與生長狀況依然良好,是沒有大礙的。
喝母乳所解的便便
喝母乳的寶寶的大便,通常都是金黃色,質地是稀糊或軟軟,像奶酥的顏色及形狀,味道微帶酸味或乳酸味,有時大便中會混雜一些白色的顆粒,這是正常的。在出生的頭幾個星期,大便次數可由每餐後一次到每日數次或多日一次不等。有些寶寶每餐必解便並不是拉肚子,而是寶寶胃部裝滿奶水,即引起腸道蠕動而有便意,稱為腸胃反射性排便,這是正常生理現象。
而另一方面,母乳容易被消化吸收,沒有殘渣存留,因此較少形成大便。只要寶寶排便順暢,沒有困難現象,體重正常增加,大便次數的多少並不重要。一般需等到兩三個月後,大便次數才會逐漸定型。
喝配方奶粉所解的便便
喂食配方奶粉嬰兒的大便,通常呈糊狀或條狀軟便,大便的顏色有黃色、黃棕色或墨綠色。因為有蛋白分解,臭味較難聞,而且大便中的白色顆粒較大,次數由一天2~3次不等。然而有一些寶寶胃腸的蠕動對飲食的反應程度不太一樣,所以大便的次數差異會較大,只要大便的形狀不是水水稀稀的,或是干干硬硬的,都是正常的。一般來說,每一個寶寶的大便情況都不太一樣,只要寶寶的飲食、生活起居正常,生長發育一直很好,父母不必為寶寶排便的次數、形狀及顏色太操心。
part2異常的嬰兒大便
由軟硬度及排便頻率來看
正常寶寶大便內的水含量占70%左右。若水份含量大於80%的大便就很稀軟。反之,水份含量小於60%的大便就會呈現干硬。喝母乳的寶寶其大便都很稀軟(含85%的水份),此為正常的現象,而食用一般配方奶粉的寶寶大便比較硬,因母乳中的寡糖在人體小腸裡面沒有辦法完全吸收,當被運送到大腸時,被大腸的細菌分解成稀糊狀,並帶有酸性的糞便,此為母乳的大便特性。所以目前有很多新配方奶粉都添加一些寡糖,使大便形態較為柔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