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7個月嬰兒著涼拉肚子三天了怎麼辦正文

7個月嬰兒著涼拉肚子三天了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早產、剖腹產、低體重、難產兒
經常感冒發燒、咳嗽的寶寶及孕產婦等亞健康的人群
 
<strong>新生兒胎便<br><br>正常的新生兒多在出生後24小時內解胎便,而早產兒排洩胎便的時間有時會推遲,這主要和早產兒腸蠕動功能較差或孩子進食延遲有關。正常情況下,胎便呈墨綠色,較粘稠,無臭味,主要由膽汁、腸道分泌物、脫落上皮細胞和孩子在胎內吞入的羊水、毳毛等組成。一般在2—4天內排完,每天約3—5次。如果足月的新生兒在生後24小時內還沒有排出胎便,就要考慮孩子是否有消化道先天畸形的可能,應由醫生詳細檢查一下。<br><br>新生兒移行便<br><br>移行便也稱過渡期大便,是指在喂奶數天後,新生兒的胎便向正常大便過渡,胎便和正常大便混合,呈黃綠色。新生兒喂養開始的時間和攝入奶量會直接影響到移行便出現和持續的時間。多數嬰兒在吃奶2—3天後呈現移行便,然後逐漸呈黃色糞便。若開奶延遲,或攝入奶量太少,移行便出現的時間也將推遲。<br><br>正常大便的特點<br><br>正常大便的性狀和喂養方式有關。吃母乳的嬰兒大便呈金黃色,偶爾會微帶綠色且比較稀;或呈軟膏樣,均勻一致,帶有酸味且沒有泡沫。通常在新生兒期大便次數較多,一般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嬰兒會一天排便7—8次。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2—3個月後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嬰兒如果出現大便較稀、次數較多等情況,只要嬰兒精神及吃奶情況良好,體重增磅正常,家長就沒有必要擔憂。如果嬰兒吃的是配方奶,那麼大便通常呈淡黃色或土黃色,比較干燥、粗糙,如硬膏樣,常帶有難聞的糞臭味。如果奶中糖量較多,大便可能變軟,並略帶腐敗樣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較多。有時大便裡還混有灰白色的“奶瓣”。<br><br>9種異常大便的性狀及處理:<br><br>1、糞便量少,次數多,呈綠色粘液狀。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喂養不足引起的,這種大便也稱“饑餓性大便”。只要給予足量喂養後,大便就可以轉為正常。<br><br>2、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呈深棕色水樣,帶有明顯酸味。這可能是由於嬰兒攝入過多的澱粉類食物,如米糊、乳兒糕等,對食物中的糖類不消化所引起的,如果排除孩子腸道感染的可能性,那麼父母就應該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br><br>3、糞便中水分增多,呈湯樣,水與糞便分離,而且排便的次數和量有所增多。這是病態的表現,多見於腸炎、秋季腹瀉等病。丟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會引起孩子脫水或電解質紊亂,應該立即帶孩子到醫院就診。<br><br>4、大便稀,呈黃綠色且帶有粘液,有時呈豆腐渣樣。這可能是霉菌性腸炎,患有霉菌性腸炎的寶寶同時還會患有鵝口瘡,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狀,需到醫院就診。<br><br>5、大便惡臭如臭雞蛋味。這是提示孩子蛋白質攝入過量,或蛋白質消化不良。應注意配奶濃度是否過高,進食是否過量,可適當稀釋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如果已經給孩子添加蛋黃、魚肉等輔食,可以考慮暫時停止添加此類輔食,等到孩子大便恢復正常後再逐步添加輔食。還可以給孩子用點多種維生素制劑,以幫助孩子消化。<br><br>6、大便變稀,含較多粘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時嬰兒哭鬧不安,應該考慮是不是因為細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瀉,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br><br>7、大便為淘米水樣,排便無腹痛,嬰兒快速出現脫水、抽搐、休克等症狀。孩子患霍亂病的可能性比較大,必須立即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br><br>8、大便呈白色或陶土色,且伴有黃疸、瘙癢等症狀。首先考慮是膽道梗阻,應該及時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延誤診斷和治療會導致永久性肝髒損傷。<br><br>9、血便。血便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果嬰兒腸道出血,首先應該看看是否給孩子服用過鐵劑或大量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如果大便呈赤豆湯樣,顏色為暗紅色並伴有惡臭,可能為出血性壞死性腸炎;如果大便呈果醬色可能為腸套迭;如果大便呈柏油樣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是鮮紅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來源於直腸或肛門。以上狀況均需要立即到醫院診治。<br><br>嬰兒便秘<br><br>嬰兒便秘是很常見的問題,一般是指嬰兒超過3—4天不排大便,排出的大便又硬又干,甚至出現肛門損傷、出血等情況。如果嬰兒存在便秘,大便表面帶有少許鮮血絲,則可能是硬便損傷肛門所致,只要便秘糾正後血便可自然消失。如果孩子的大便不硬,排便又挺順利,也沒有腹脹及嘔吐現象,精神和食欲都很好,那麼就算孩子2—3天才排便1次,也不用特殊處理。一般來說,人工喂養的嬰兒比母乳喂養的嬰兒更容易發生便秘。<br><br>造成便秘的原因主要有:沒有及時給孩子添加輔食、添加的輔食量不足、食物過於精細或者飲食中缺少含纖維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此外,添加了配方奶的嬰兒也容易發生便秘,因為配方奶中的酪蛋白較多,含糖量較少,容易使大便干燥。嬰兒活動過少也是便秘的常見原因之一。<br><br>便秘的處理視情況而定:如果孩子大便減少是因為母乳不足,那麼可以及時給孩子增加奶量;如果孩子吃的是配方奶粉,在兩次喂奶期間,可適當多喂點白開水,可以加點果汁,或者給嬰兒添喂點米湯;4個月大的嬰兒可以添加一些菜泥、果泥;選用含有低聚糖的配方奶粉也有助於預防便秘發生;每天順時針給孩子按摩腹部有助於改善便秘,每次10—15分鐘,每天2—3次;增加戶外活動,多運動可以促進腸蠕動,能使大便通暢。<br><br>如果嬰兒存在頑固性便秘,經上述處理均無效,就需要請醫生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因為便秘還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現,例如先天性巨腸症,肛門疾病,甲狀腺功能不全等。</strong>
 
注意日常護理;
 1.合理喂養、調整飲食。可以適當停喂一段時間的輔食喂養。
 2.防治臀紅。
 3.腹瀉嚴重的寶寶出現脫水時應去醫院補充電解質。
 4.人工喂養或准備輔食時都要注意飲食衛生,以防病從口入,嬰兒使用的奶瓶、奶嘴要每天煮沸消毒。
 5.不要給腹瀉病兒濫用抗生素類藥物,以免造成腸道菌群紊亂等。
您可以用溫熱的毛巾在寶寶的鼻子上熱敷幾次,連續幾天,注意室內的空氣流通和濕度。症狀持續的話建議去醫院治療。

寶寶常見病食療--感冒、腹瀉、厭食
感冒 
 蔥醋粥:取蔥白20根,洗淨後,切成小段。取大米50克,淘洗後放入鍋內,加水煮沸後放入蔥段,煮成粥。加入香醋5毫升,稍攪可服。此粥有發汗解表作用。適合寶寶受寒後發熱、流清涕、鼻塞等風寒感冒。 
葛根粥:取葛根15克,銀花10克,生姜5克,加水煮20分鐘,去渣取汁。加入大米50克,煮粥,服時加少許白糖。有清熱祛風作用。適用於發熱、頭痛、嘔吐、咽喉紅腫等風熱感冒。 
腹瀉 
 車前粥:取鮮車前草30克或藥房售干車前草15克,洗淨,切碎,煮20分鐘後去渣取汁,加入大米50克,煮粥服用。有清熱祛濕利尿作用。適用於寶寶急性腹瀉伴小便少。 
山藥苡仁粥:取糯米30克,山藥30克,苡仁15克,共煮粥,粥將熟時加砂糖少許,稍煮即可服用。有健脾利濕作用。適用於寶寶遷延性腹瀉。 
厭食 
 山藥小米粥:取山藥80克,切成小塊。小米50克,洗淨後與山藥熬成粥,加少量糖服用。有調補脾胃作用。適用於寶寶面黃肌瘦、食欲不振。
 
嬰兒吃奶後,如果立即平臥床上,奶汁會從口角流出,甚至把剛吃下去的奶全部吐出。但是,喂奶後把寶寶豎抱一段時間再放到床上,吐奶就會明顯減少。醫學上把這種吐奶稱為溢奶。

小寶寶為什麼會溢奶呢?

·小兒的胃呈水平位,胃底平直,內容物容易溢出。站立行走後,膈肌下降及重力的作用,才逐漸轉為垂直位。另外,嬰兒胃容量較小,胃壁肌肉和神經發育尚未成熟,肌張力較低,這些均易造成溢奶。
·嬰兒胃的贲門(近食管處)括約肌發育不如幽門(近十二指腸處)完善,使胃的出口緊而入口松,平臥時胃的內容物容易返流入食管而溢奶。
·喂養方法不當,嬰兒吃奶過多,母親乳頭內陷,或吸空奶瓶、奶頭內沒有充滿乳汁等,均會使寶寶吞入大量空氣而發生溢奶。
·喂奶後體位頻繁改變也容易引起溢奶。

溢奶是完全可以預防的。

·人工喂養,奶嘴的開孔大小要合適,奶嘴必須充滿乳汁。
·如果母親乳頭內陷,在孕期就應加以矯正。
·喂奶後應將小寶寶輕輕抱起,頭靠在母親肩上,輕拍寶寶背部,使胃內空氣得以排出。
·若溢奶是贲門松弛、閉鎖功能不全所致,喂奶後應豎直抱起一二小時,再放到床上,頭部略抬高。隨著胃贲門部的肌肉發育完善,溢奶症狀會逐漸減輕。

一般母乳喂養的嬰兒,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膏狀或糊狀,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二至四次。
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不能認為有病。

純母乳喂養的嬰兒,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膏狀或糊狀,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二至四次。
人工喂養兒,大便色淡黃或呈土灰色,質較干硬,條狀,常帶奶瓣,有明顯臭味,大便每天1~2次。

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不能認為有病。

在腹瀉期間,服用媽咪愛或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也可縮短腹瀉病程。
媽咪愛與合生元都是有益菌,是調理胃腸道系統的,拉稀的調到不稀,便秘的調到不干。媽咪愛價格適中,合生元價格偏貴。

若母乳喂養的孩子發生腹瀉時,不要輕易斷奶。這時可縮短每次喂奶的時間,讓孩子吃前一半的乳汁。因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質含量較多,容易消化,富於營養,而後半部分脂肪含量較多,不易消化。必要時母親可在喂奶前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先飲一大杯淡鹽開水,稀釋乳汁,然後再給孩子哺乳。

食物止瀉

以下幾種食物不僅能提供嬰兒必須的營養,而且還有一定的止瀉作用。
1、焦米湯:將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炒至焦黃,再加水和適量的糖,煮沸成稀糊狀即可。焦米湯易於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是嬰兒腹瀉的首選食品。
2、胡蘿卜湯:胡蘿卜是鹼性食物,所含果膠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道致病細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瀉制菌食物。胡蘿卜湯制作方法如下,將胡蘿卜洗淨,切開去莖,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後加水成湯(按500克胡蘿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後加糖煮沸即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腹瀉好轉後停用。
3、蘋果泥:蘋果也是鹼性食物,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的作用。取一個新鮮、質地酥軟的蘋果切成兩半,用調匙刮成泥狀即可。
回答者:simon_wwq-探花十一級7-322:59

拉肚子的原因很多,不一定就和消化有關系.
1.腸易激綜合征著涼拉肚子,緊張拉肚子,考試拉肚子,旅游拉肚子等症狀,這種病在醫學上稱為腸易激綜合征。又習慣地稱為慢性腸炎、神經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結腸痙攣、粘液性結腸炎、結腸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沒有智慧牙的話,還是大人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