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應該怎麼護理 "小兒腹瀉預防護理 1.提倡母乳喂養,避免在夏季斷乳,改變飲食種類。適時適量添加輔食,合理喂養,乳食勿過飽,勿進難消化食物。 2.講究飲食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食具要消毒。 3.注意氣候變化,及時添減衣被,避免受暑或著涼。 4.做好腹瀉患者的隔離治療及糞便消毒。 5.避免長期濫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調而導致的腸炎。 6.病室空氣新鮮流通,溫度要適宜。 7.對感染性腹瀉患兒要注意消毒隔離。 8.控制飲食,適當減少乳食,頻繁嘔吐者應禁食8~12小時,隨病情好轉,逐漸恢復少量易消化的食物。初愈後應注意調攝飲食。 " 小兒腹瀉是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見病、多發病。夏秋換季時節,天氣時暖時熱,腹瀉的小兒就會多起來,且以2歲內的嬰幼兒多見。孩子腹瀉的原因以感染最為常見。另外,小兒胃腸功能不完善,對母乳或某些食物過敏,也會引起腹瀉。對於小兒腹瀉,我們如何才能預防及護理呢?為此,記者采訪了北京兒童醫院內科主任醫師董麗娟。 防治嬰兒腹瀉的幾種方法 母乳喂養可防腹瀉 尤以出生後最初數月內應以母乳喂養。因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母乳中含有多種小兒所需的多種消化酶和抗體,各種營養成分都非常適合兒童的消化和吸收,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比牛乳及母乳代用品優越得多。除患結核、心腎及其他慢性疾病外,均應提倡母乳喂養。應注意正確的喂養方法,做到定時哺乳,避免在夏季及小兒有病時斷奶。母乳喂養可預防小兒腹瀉。 用碗勺代替奶瓶 奶瓶特別是橡膠奶頭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很容易污染,導致小兒腹瀉。改用碗勺,污染的機會比奶瓶要少。 及時補液防脫水 小兒腹瀉大多起病很急,頻繁腹瀉會使體內的水分和營養素迅速丟失,造成急性脫水。在家中,家長可在500毫升開水(或米湯)中,加入20克白糖(兩平匙)和1.75克食鹽(半啤酒瓶蓋),做成口服補液。由於腹瀉的孩子對液體的需求量比平時增加,所以在一開始時就要鼓勵孩子多飲。小於2歲的孩子每次腹瀉後可補充口服液50至100毫升,每天的攝入量不少於500毫升;大於2歲者,盡量多飲,每天攝入量不少於1000毫升甚至更多,以預防脫水。若孩子已出現脫水症狀,應立即去醫院就診,在途中應不斷補充口服液體。 按時添加輔食 小兒生長發育迅速,不論母乳或人工喂養兒均應按時添加輔食,以滿足營養需要。添加輔助食品時,品種不宜過多,變換不宜過頻,要在嬰兒逐漸適應新的食品後,才漸次增加其他食品。具體而言,添加輔食時,要注意嬰兒的消化能力,每次只能增加一種,從少至多,逐漸增加。一般在出生後半個月開始添加維生素c及d,2至3個月加菜湯、奶糕或米糊,4至6個月添加蛋黃、肉末及碎菜等。 注意飲食質量 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養及人工喂養時,應注意飲食調配,不宜過多或過早喂給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發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響小兒生長發育,初出生至3個月內嬰兒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漿補充,無論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適當稀釋,以利於消化和吸收;食欲不振時,不宜強制進食。 增強體質 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注意小兒體格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種疾病。 避免不良刺激 小兒日常生活中應防止過度疲勞、驚嚇或精神過度緊張。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小兒腹瀉。 請勿濫用抗生素 實際上小兒腹瀉約一半以上為病毒所致,或者由於飲食不當引起。對這些原因引起的腹瀉,抗菌藥物不但無效,反而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亂,加重腹瀉。 不必禁食,多補水分 有些家長一看見孩子腹瀉就認為“多吃多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聰明地對孩子禁食,這無異於火上澆油,會加重體內脫水程度。因此,腹瀉時不必禁食,應多補充水分,特別是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米粥、面條、牛奶、肉湯之類。 胡蘿卜泥能治腹瀉 嬰兒腹瀉時,若能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飲食上給予胡蘿卜泥分次服食,有助於病情康復。取新鮮胡蘿卜適量,洗淨切碎,加水煮爛,然後取出胡蘿卜搗成糊狀即成(煮胡蘿卜的水留作備用)。食用時,每100毫升煮胡蘿卜的水中,加入5至10克(約一小匙)胡蘿卜泥。進食量主要根據嬰兒的食欲,可按平時的食量喂給。一般來說,嬰兒喂食胡蘿卜泥2至3天,大便即可成形。 對腹瀉小兒的護理要點
記錄患兒大便、小便和嘔吐的次數、量和性質。就診時帶上大便采樣,以便醫生檢驗、診治。 腹瀉患兒往往易脫水,加之飲食控制,易畏寒,若出現四肢厥冷,體溫不升,可用熱水袋保暖。使用熱水袋要注意不要燙傷患兒。 腹瀉患兒大便次數增多,應勤換尿布。每次大便後用溫水揩洗臀部(女孩子應自前向後沖洗),然後用軟布吸干。可塗以鞣酸軟膏,或復方硫酸銅鋅軟膏、防止產生紅臀。 腹瀉患兒由於使用較長時間的抗菌素,可使口腔霉菌生長而發生鵝口瘡,因此要多喂開水以清潔口腔。有嘔吐時可用棉花蘸溫開水清擦口腔。已發生鵝口瘡可在患處塗以1%龍膽紫藥水。 最好你帶寶寶去醫院做個檢查,這樣會更放心一些!
告訴你一個食料治拉肚子的方法。
大米大蒜粥
1、大米大蒜的比例,1斤大米7-8粒大蒜。
2、將大米和大蒜洗淨放入鍋中,加入水,跟普通煮粥的方法相同,但需要提醒的是,鍋中不要加鹼!
3、待大米煮爛了就可以吃了,吃的時候在碗中加少許的鹽,不要加在鍋中。
4、我試驗過,寶寶的反應還不錯,這也是夏季我們家的必備食譜。
祝寶寶健康快樂! 小兒腹瀉怎麼辦?除了醫院醫生幫您想辦法,那麼家長們在家有沒有什麼可以做的,能幫寶寶度過腹瀉難受期呢?或者家長最適合做什麼事情,才能幫助寶寶快速走出腹瀉呢?本文就詳細為您介紹小兒腹瀉怎麼辦之家庭護理。 1.母乳喂養對小兒腹瀉的治療大有益處。對於還沒有斷奶的小兒,母乳喂養是預防腹瀉的一個好辦法。當然,對於出生幾個月以內的嬰兒母乳喂養更好。因為出生兒母乳中含有豐富的消化酶還抗體。如果孩子大了,到斷奶的時候,媽媽們也要注意不要在孩子生病的時候尤其發生小兒腹瀉的時候斷奶。 2.預防小兒腹瀉,清理奶瓶十分重要。這是因為很多奶瓶的奶嘴都是橡膠制品,而這種材料的產品永久了本身就容易滋生細菌,尤其還有奶粉這種好的營養培養基。所以,若發生了小兒腹瀉,家長們首先要看看寶寶的奶瓶是否保證清潔干淨,是否定期消毒。如果寶寶稍大些,可以嘗試用干淨的瓷器小勺喂寶寶吃東西。 3.小兒腹瀉補液防脫水十分重要。如果小兒腹瀉較嚴重,又比較急,那麼小兒體內的營養物質及水鹽丟失就會很嚴重,容易發生急性的脫水現象。這時,家長就要給孩子多飲淡糖鹽水。一般500毫升開水,加兩平匙白糖約20克左右,及半啤酒瓶蓋的食用鹽約1.75克左右,配成淡糖鹽水,給寶寶多喝,可以起到針對小兒腹瀉家庭補液防脫水的作用。 4.清淡飲食及輔食喂養有利於小兒腹瀉的康復。有的小兒腹瀉就是因為胃腸功能不好,對油膩食物敏感造成的。所以日常給小兒喂食時就要注意不能太油,而且小兒腹瀉發生時,油膩食物會加重腹瀉的病情。還有隨著寶寶的日益成長,寶寶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所以家長們要注意給適時添加輔食,一方面可以滿足寶寶的生長發育需求,另一方面還能鍛煉寶寶的胃腸功能,使寶寶不容易發生食物原因引起的腹瀉。 以上所有家庭小兒腹瀉的治療方法,都要在及時看醫生前提下進行。孩子腹瀉嚴重或發生脫水狀況了,就應該及時就醫。早診斷早治療是對一切疾病治療的真理。 首先你應確定你的小孩是哪種腹瀉:
輕型腹瀉:大便每天約3~10次,黃色或黃綠色,稀糊狀或蛋花湯樣,有酸臭味,偶爾有惡心、嘔吐。患兒精神狀態好,無明顯口干、眼窩凹陷、尿少、皮膚彈性差等脫水症狀。
重型腹瀉:為致病性大腸桿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輕型腹瀉轉化而來。大便次數一般為每天10~15次以上,大便呈水樣或蛋花湯樣,水分多,常伴頻繁嘔吐,小兒精神萎靡,高熱,腹脹,脫水症狀明顯。
另外,某些母乳營養成分超過嬰兒需要和消化功能也可使嬰兒發生腹瀉,此種腹瀉稱為“生理性腹瀉”。“生理性腹瀉”的嬰兒大便每天幾次甚至十幾次,每天大便量不一定很多,一般沒有特殊腥臭味。家長應該了解,此種腹瀉並不影響其正常的生長發育,無須特別的治療。
在兒科,常常見到這樣一些寶寶:生下沒幾天就開始腹瀉,每天大便薄薄的,呈黃色或黃綠色,少則2-3次,多則4-5次,時間長達幾個月,甚至半年。為此,家長們怕腹瀉影響寶寶的健康,於是,抱著寶寶到處看病求醫。盡管藥吃了不少,可孩子還是照樣腹瀉,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孩子雖然腹瀉了這麼長時間,但吃得還蠻好,人也不見瘦下去。那麼,這些寶寶究竟得了什麼病呢?
原來,這種病在醫學上稱“嬰兒生理性腹瀉”,多見於6個月以下純母乳喂養的寶寶。生理性腹瀉的特點是,大便稀薄,每天4-6次,有奶塊或少量粘液,常在喂奶後即排便,除腹瀉外,小兒無其它異常情況,精神愉快、食欲正常、睡眠安穩,體重按正常速率增加,無脫水表現,大便化驗無異常。
嬰兒生理性腹瀉多見於面部濕疹(奶癬)比較嚴重的寶寶,隨著年齡的增長,嬰兒生理性腹瀉會不治自愈,因此不必用藥。生理性腹瀉的唯一問題是大便次數較多,給家長在護理上帶來不小麻煩,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給寶寶換尿布和清洗臀部,還可能引起紅臀,甚至局部感染,因此,每次給寶寶換尿布時,都應先清洗臀部,並用消毒油膏塗抹,以保護局部皮膚。
如果是病理性的呢?那還得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1腸道內感染:
(1)病毒性:輪狀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巨細胞病毒、腺病毒、諾沃克病毒等。
(2)細菌性:產毒素性細菌:產毒素性大腸桿菌、霍亂弧菌、難辨梭狀芽胞桿菌等。
侵襲性細菌:痢疾桿菌、侵襲性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鼠傷寒沙門氏菌、耶耳森腸炎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3)寄生蟲性:腸梨形鞭毛蟲、溶組織阿米巴、蛲蟲、鉤蟲等。
(4)真菌性:白色念珠菌等。
2腸道外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腎盂腎炎、皮膚感染、敗血症等。
3非感染性腹瀉:喂養、護理不當,氣候驟變,食物過敏,藥物副作用。
關於治療方法,請原諒~你提供的信息不全,無法下藥。 您好!時有呼吸困難,干咳。此後常因感冒、急性呼吸道感染而誘發和加重,且呈進行性加重。逐漸出現呼吸增快但無喘鳴,刺激性咳嗽或有咳痰,少數有發燒、咯血或胸痛。嚴重後出現動則氣喘,心慌出虛汗,全身乏力,體重減輕,唇甲紫绀及杵狀指(趾)。作體檢時在下肺野可聽到濕羅音。在並發肺原性心髒病時有肺動脈第二音亢進,頸靜脈努張,肝腫大和下肢浮腫。 有這種狀況麼。。您可以打電話咨詢下4oo—621-05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