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月的小孩需要補什麼 9個月後是寶貝建立進餐規律的階段,他們開始登堂入室,在餐桌上占有一席之地了。他們正式進入離乳期,規律的進食將會慢慢替代乳品的營養地位。經過幾個月的輔食添加訓練,他們可耐受的食物范圍擴大了,常見的食物已不在話下。雖然寶貝在餐桌上仍是個“小麻煩”,但這是讓他們領會正常進食規律的一個重要過渡。 吃肉菜飯 減少喂奶的次數,讓寶貝隨餐進食營養更加豐富多樣的輔食。寶貝的一日飲食不妨這樣來安排,早晚母乳各一次,早餐給予肉末菜泥大米粥,午餐搭配碎菜肝末爛面條,下午加些蘋果泥和小餅干,晚上做雞蛋黃魚羹和碎菜爛飯,是不是看上去挺好吃? 每天喝奶 如果輔食添加正常,9-12個月大的寶貝每天應保持飲奶300-500毫升,以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從自然角度來看,雖提倡應堅持哺乳到寶貝滿1歲半,但母乳喂哺到這個階段已遠不能滿足寶貝的生長發育需要了。 味道重不重 許多寶貝長到1歲了還不識五味,因為他們的媽咪擔心寶貝的心髒、腎髒功能發育不完善,不敢讓寶貝品嘗鹹、酸、甜、油的食物,當然,未額外添加鹽、糖、醋、油等調味品,營養也不會缺乏,添加少許鹽、糖、油也不意味著寶貝長大後就一定會成為一個高血壓、肥胖、糖尿病的患者。實際上,適當的味覺刺激能夠調動寶貝的食欲,甚至可讓他們更快樂、更聰明。媽咪不妨以自己的口感作為標准,感到稍稍淡些,寶貝就可以了。 什麼都需要補的 酸奶可以吃。
補鈣食品很多,介紹一些:
乳類與乳制品:牛、羊奶及其奶粉、乳酪、酸奶、煉乳。
豆類與豆制品:黃豆、毛豆、扁豆、蠶豆、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乳等。
海產品:鲫魚、鯉魚、鲢魚、泥鳅、蝦、蝦米、蝦皮、螃蟹、海帶、紫菜、蛤蜊、海參、田螺等。
肉類與禽蛋:羊肉、豬腦、雞肉、雞蛋、鴨蛋、鹌鹑蛋、豬肉松等。
蔬菜類:芹菜、油菜、胡蘿卜、蘿卜纓、芝麻、香菜、雪裡蕻、黑木耳、蘑菇等。
水果與干果類:檸檬、枇杷、蘋果、黑棗、杏脯、橘餅、桃脯、杏仁、山楂、葡萄干、胡桃、西瓜子、南瓜子、桑椹干、花生、蓮子等。
除了日常食物鈣源補充之外,合理選擇鈣制劑,多曬太陽、均衡營養、科學烹調等也很重要。多炖一些骨頭湯喝.在一邊補鈣的同時,最好在搭配著吃維生素ad,就是魚肝油.它可以幫助人體很快的吸收鈣. 補鈣食品很多,介紹一些:
乳類與乳制品:牛、羊奶及其奶粉、乳酪、酸奶、煉乳。
豆類與豆制品:黃豆、毛豆、扁豆、蠶豆、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乳等。
海產品:鲫魚、鯉魚、鲢魚、泥鳅、蝦、蝦米、蝦皮、螃蟹、海帶、紫菜、蛤蜊、海參、田螺等。
肉類與禽蛋:羊肉、豬腦、雞肉、雞蛋、鴨蛋、鹌鹑蛋、豬肉松等。
蔬菜類:芹菜、油菜、胡蘿卜、蘿卜纓、芝麻、香菜、雪裡蕻、黑木耳、蘑菇等。
水果與干果類:檸檬、枇杷、蘋果、黑棗、杏脯、橘餅、桃脯、杏仁、山楂、葡萄干、胡桃、西瓜子、南瓜子、桑椹干、花生、蓮子等。
除了日常食物鈣源補充之外,合理選擇鈣制劑,多曬太陽、均衡營養、科學烹調等也很重要。多炖一些骨頭湯喝.在一邊補鈣的同時,最好在搭配著吃維生素ad,就是魚肝油.它可以幫助人體很快的吸收鈣. 迪巧鈣不錯可以試試! 伊可新是補充維生素的!含維生素vd用來促進鈣吸收!
補鈣理由:
嬰幼兒正是身體長得最快的時候,骨骼和肌肉發育需要大量的鈣,因而對鈣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未及時補充,2歲以下尤其是1歲以內的嬰兒,身體很容易發生缺鈣。除此原因外,早產兒、雙胞胎及經常腹瀉或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嬰幼兒,身體更容易缺鈣。
補鈣策略:
1、嬰兒是特殊人群,無論是母乳喂養還是混合或人工喂養,奶類應是飲食的主體。0-5個月的嬰兒每天對鈣的攝取量為300毫克,只要每天飲母乳或配方奶600-800毫升,便可滿足身體對鈣的需要。
2、到了4-6月時,嬰兒開始添加輔食,每天的喝奶量逐漸減少。而5-11個月的嬰兒對鈣的攝取量每天增至400毫克,因此,從這時起應開始補充鈣劑。
3、1-3歲時,對鈣的攝取量每天增至600毫克。可他們的飲食是從以奶類為主,逐漸過度到以谷類為主的。調查顯示,我國1-3歲嬰幼兒飲食中的鈣仍達不到需要量。因此,每天還應為寶貝補鈣150-300毫克,奶及奶制品也仍是飲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每天最好飲奶400毫升左右,同時注意安排奶制品、骨頭湯、小蝦皮、魚類等富鈣食物。
4、早產兒及雙胞胎應在出生後1-2周開始補充vd,正常足月兒應在出生後2-4周開始補充。6個月以下嬰兒每天補充400國際單位,6個月以上嬰兒每天補充400-600國際單位。
5、補充vd和鈣劑應持續到2歲至2歲半。幼兒在2歲半後戶外活動增加,飲食種類逐漸多樣化,這時就不需要補充vd和鈣劑了。
6、多曬太陽是嬰幼兒補鈣的重要途徑。因為,引起他們缺鈣的主要原因是vd攝取不足,而vd在食物中含量很少,加之嬰幼兒食譜單調,所以只能從食物中攝取到很少的vd。曬太陽可促使皮膚中的一種物質轉化為vd,這種補充途徑最安全,不會發生vd中毒。 蔬菜,水果,奶,蛋,奶酪,酸奶, 一般寶寶8-10個月時可以完全斷奶(母乳)了,飲食也大部分固定為早、中、晚三餐,並由稀飯過渡到稠粥、軟飯,由肉泥過渡到碎肉,由菜泥過渡到碎菜,到快一歲時,可訓練寶寶自己吃飯,並必須斷奶(母乳),如果還繼續用母乳喂孩子,孩子可能既不喝牛奶,食欲也差,而且各方面的營養都跟不上寶寶生長的需要,但同時不得不遵循循序漸進的方法給寶寶添加輔食,從少到多,由稀到稠,從細到粗,習慣一種再加另一種,在孩子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時添加,出現反應暫停兩天,恢復健康再進行。
斷乳後喂養,嬰幼兒每日需要熱能大約1100~1200千卡,蛋白質35~40克,需要量較大。由於嬰幼兒消化功能較差,不宜進食固體食品,應在原輔食的基礎上,逐漸增添新品種,逐漸由流質、半流質飲食改為固體食物,首選質地軟、易消化的食物。鑒於此,嬰幼兒的飲食可包括乳制品、谷類等。烹調時應將食物切碎、燒爛,可用煮、炖、燒、蒸等方法,不宜油炸及使用刺激性配料。
嬰幼兒斷乳後不能全部食用谷類食品,也不可能與成人同飯菜。主食應給予稠粥、爛飯、面條、馄饨、包子等,副食可包括魚、瘦肉、肝類、蛋類、蝦皮、豆制品及各種蔬菜等。主糧為大米、面粉,每日約需100克,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豆制品每日25克左右,以豆腐和豆干為主;雞蛋每日1個,蒸、炖、煮、炒都可以;肉、魚每日50~75克,逐漸增加到100克;豆漿或牛乳,每日500毫升,1歲以後逐漸減少到250毫升;水果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供應。
斷乳後嬰幼兒進食次數,一般每日4~5餐,分早、中、晚餐及午前點、午後點。早餐要保證質量,午餐宜清淡些。例如,早餐可供應牛乳或豆漿、蛋或肉包等;中餐可為爛飯、魚肉、青菜,再加雞蛋蝦皮湯等;晚餐可進食瘦肉、碎菜面等;午前點可給些水果,如香蕉、蘋果片、鴨梨片等;午後為餅干及糖水等。每日菜譜盡量做到多輪換、多翻新,注意葷素搭配,避免餐餐相同。此外,烹調技術及方法,也能影響嬰幼兒的飲食習慣及食欲。若色、香、味俱全,可促進嬰幼兒食欲,增多食物攝入,加強其消化及吸收功能。
一般寶寶從6個月以後至6歲左右是容易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簡稱“復感兒”,是指體質較弱的孩子在較長時間內反復不斷地發生感冒、發熱、咳嗽、流涕、咽喉腫痛等呼吸道感染。這主要與孩子免疫功能低下、營養不良或不合理、吸入了煙塵、粉塵、蟲螨等有關。平時注意均衡營養,若想提升寶寶的免疫力,請拒絕給寶寶吃高油、高糖的精致化加工食品。1、多吃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維他命和礦物質的蔬菜、水果,2、五谷類是人類的主食,在寶寶4個月後添加副食品時,首先要嘗試的是米粉、麥粉。斷乳之後,替代食物也是谷類。全谷類含胚芽和多醣,維生素b和e都豐富,這些抗氧化劑能增強免疫力,加強免疫細胞的功能。3、天天五份蔬果,不只是成人飲食的信條,也適合推廣到幼兒身上。如蕃茄紅素、胡蘿卜素、含豐富的維生素c與e等,纖維質可預防便秘,提供腸道通暢良好的吸收環境。水果的果寡糖幫助腸道益菌生長,就像在小腸大腸鋪一層免疫地毯一般。孩子若不喜歡蔬菜,可以將它剁碎,混合谷類或肉類做成丸子、餃子或馄饨,就容易接受了。4、嬰幼兒正值身體快速增長及腦神經發育期,對蛋白質及鈣質的需求量相當高。所以乳類制品為嬰幼兒期最佳的營養來源。優酪乳是乳制品中,可以兼顧營養與改善腸道環境的飲品,很適合兒童期的需要,幼兒則要到滿一歲以後才能喝。5、人體最重要的成分是什麼?不是硬梆梆的骨頭,而是柔柔軟軟的水。嬰幼兒體表面積相對於體重比成人更高,水分蒸散流失多,更需要補充水分。水分充沛,新陳代謝旺盛,免疫力自然提高。6、此外,不要讓寶寶偏食而導致營養失調。均衡、優質的營養,才能造就寶寶優質的免疫力,輕輕松松遠離病菌。以上幾點僅供參考,其實孩子在在成長過程中會碰到很多類似的問題,讓我們一起探討吧,祝寶寶健康快樂! 先去醫院查下微量元素看看缺什麼,不缺還是不要亂補,只要平常注意合理營養的飲食就可以了。 10個月的寶寶不用太注意進補,給寶寶喂些牛初乳就可以滿足他的身體需要。 牛初乳含有抗感染物質有助於減少和消除腫痛,包括割傷,燒傷,及手術傷口,防止和治療牙龈疾病。牛初乳含有廣泛的抗病毒因素,能抗病毒,肝炎病毒侵入等。牛初乳兒童成人都可食用,清晨空腹使用效果較好。不過寶寶常生病光提高免疫力是不夠的,寶寶營養吸收好也是關鍵,還有要增加合適的運動。才能讓寶寶健康的成長。 飲食治療是治療貧血的有效手段之一。以下食物有利於改善貧血症狀和補充造血功能的營養成分,應注意選用。
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蛋類、乳類、魚類、瘦肉類、蝦及豆類等。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新鮮的水果和綠色蔬菜,如酸棗、杏、橘子、山楂、西紅柿、苦瓜、青柿椒、生菜、青筍等。維生素c有參與造血、促進鐵吸收利用的功能。
富含鐵的食物雞肝、豬肝、牛羊腎髒、瘦肉、蛋黃、海帶、黑芝麻、芝麻醬、黑木耳、黃豆、蘑菇、紅糖、油菜、芹菜等。鐵是構成血液的主要成分,缺鐵性貧血者較為常見。
富含銅的食物銅的生理功能是參與造血,銅缺乏也能引起鐵的吸收障礙和血紅蛋白合成減少。
上述食物日常飲食中應注意調配,盡量做到食物的多樣化。在貧血期間如服用鐵劑時,不要喝茶,以免妨礙鐵的吸收。
貧血症飲食療法10招 貧血症一般表現為:發色黯淡、頭昏眼花、心悸失眠,甚至月經失調等。此症長期不治,將形成惡性循環,引起免疫力下降,許多疾病也會乘虛而入,健康將受到全面威脅。與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貧血症。因此,女性應更加注意日常的飲食保養,以防發生貧血。
1豬血粥
材料:豬血100克,菠菜250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取豬血放入開水中稍煮片刻,撈出切成小塊;再將新鮮菠菜洗淨放入開水中燙3分鐘,撈出切成小段;將豬血塊、菠菜及粳米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粥,粥熟後放入適量食鹽、味精、蔥、姜調味即可。
功效:宜溫熱服食,作早晚餐。具有潤肺養血、消煩去燥功效,適用於貧血及痔瘡便血、老年便秘等症。
2紅棗木耳湯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