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母乳喂養的孩子會患奶瓶齲嗎正文

母乳喂養的孩子會患奶瓶齲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感的易沖動也是此期青少年心理變化的特點。

八、為何乳牙也要做牙根治療?

乳牙是嬰兒期、幼兒期和學齡期咀嚼器官的主要組成部分。嬰幼兒時期是生長發育的旺盛期,健康的乳牙有助於消化作用,有利於生長發育。乳牙齲蝕發展速度快,牙體因齲蝕能很快崩壞,在短期內易轉變為牙髓炎、根尖周炎。乳牙的根尖周病會破壞其根尖周組織,導致乳牙根的破壞吸收,乳牙過早脫落,影響兒童的咀嚼功能,進而影響兒童的消化功能和生長發育。同時,乳牙過早脫落不利於恆牙的萌出及恆牙列的形成。另一方面,乳牙的根尖周病一旦破壞了其根尖周組織,進一步可影響其下方繼承恆牙牙胚的發育,使其釉質發育不全。

未經治療的乳牙根尖周炎還常常是引起全身疾病的感染病灶。因此,乳牙一旦發生牙髓感染,就應做徹底的牙根治療。

九、乳牙釉質發育不良的原因

釉質發育不全是牙釉質在發育過程中,受到某些全身性或局部性因素的影響而出現的釉質結構異常。釉質發育不全的主要表現為牙齒變色和牙釉質缺損。牙齒變色指的是變色的釉質顏色為白垩色或黃褐色。缺損指的是釉質出現實質性缺損。

胚胎兩個月時乳牙胚開始發生。胚胎四個月時乳牙的硬組織開始形成。

妊娠初期(1~3個月):胎兒乳牙牙胚正處於形成階段,應當適當攝取豐富的蛋白質和足夠的鈣、磷和維生素a等,以免影響乳牙的抗齲力。

妊娠中期(4~6個月):胎兒乳牙牙胚正處於礦化的過程,鈣、磷等無機物和與鈣代謝有關的維生素a、d的攝取必須充分。

妊娠後期(7~9個月):胎兒的乳牙形成,也有部分恆牙胚形成,一些藥物或精神緊張均可給胎兒造成影響。因此,應盡量不服用藥物,若必須用藥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對胎兒無害的藥物。

全身營養失調,特別是鈣、磷、維生素adc的失調。佝偻病患兒的釉質發育不全與維生素d缺乏有關。甲狀旁腺素缺乏和維生素d引起的低鈣血症也可出現釉質發育不全。有人調查有手足畜弱症的新生兒112名,發現有63名(56%)兒童出現乳牙釉質發育不全。在早產兒的調查中,約有一半兒童出現乳牙釉質發育不全。

食物中的鈣、磷和維生素d、維生素c、維生素a和多種維生素b,是形成堅固牙齒的要素。孕婦和兒童應攝入足夠富含上述元素的食物,如乳制品、肉、蛋和各種豆類等。而在牙齒萌出後,口服補鈣對牙齒的鈣化作用甚小。

硬組織發育不良的牙齒,在口腔環境中很容易被腐蝕,形成齲齒,應特別注意預防。因此,要想擁有一副健康、堅固的牙齒,不但要注意口腔保健,更要做好婦幼保健。

十、寶寶出牙時有哪些表現?

牙齒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無任何不適,但在乳牙萌出時,小兒喜歡咬東西,如哺乳時咬奶頭,或將手指放入口內咬。這是因為牙齒接近粘膜即將萌出,刺激牙龈使局部發癢,孩子咬東西是為了解癢。這時可給小兒一個能咬的玩具,讓孩子咬玩具以便刺激牙龈,使牙齒穿透粘膜順利萌出,但要注意清潔衛生和安全。牙萌出時對三叉神經的刺激,引起唾液分泌量的增加,但此時小兒還沒有吞咽大量唾液的習慣,口腔又淺,唾液往往流到口外來。表現為小兒易流口水。少數嬰兒初次出牙時有短期的睡眠不實,食欲減退,體溫微升,吵鬧等。口腔內可見牙龈局部充血,微腫或牙龈發白,觸摸牙龈有牙尖樣硬物感。這些現象都是暫時的,過些時間就會好轉消失,不必為此擔心。

十一、嬰幼兒如何保持口腔衛生?

口腔保健應在嬰兒出生後不久就開始。孩子在長牙以前,父母應在喂奶後或睡覺之前用溫熱水浸濕的紗布輕擦小兒口腔各部分粘膜和牙床,以去掉殘留在口腔內的乳凝塊。實踐證明,這種清潔方法不僅能清潔口腔,而且能促進小兒口腔粘膜、颌骨的生長發育,增強抗病能力。

當牙齒萌出後,父母可用食指纏上消毒紗布、用淡鹽水輕擦小兒牙齒的各面。一日數次,最好在飯後和睡前進行。上下牙全部萌出後,可用小型軟質牙刷沿牙齒的縫隙上下刷,即上牙向下刷,下牙向上刷。也可用牙刷沿牙頸部作小旋轉輕刷。在洗刷中注意不要使刷毛傷及口腔粘膜和牙龈。為預防齲齒,應喂不含蔗糖的飲料與流食。喂藥或其它營養品後應用清潔水幫助潔牙。嬰幼兒的餐具、毛巾等用品應定期消毒。母親喂奶之前應清潔奶頭。

十二、馬牙子是怎麼回事?

剛出生的新生兒或出生後1~2個月的嬰兒,有的口內牙床上長出像小米或大米樣大小的白色球狀顆粒,數目不一,看上去很像小牙。其實這不是牙齒,而是牙齒在發育過程中,口腔粘膜上皮細胞增生增厚,形成板狀,並按照颌骨牙床的形式彎曲成馬蹄形,這就是牙板。

牙板形成後深部細胞加速增生,在一定的位置上形成20個乳牙胚,這就是乳牙發育的開始。最初牙板和口腔上皮相連,乳牙牙胚發育到一定時候,牙板破碎,破碎的牙板一部分被吸收,沒有被吸收的就逐漸增生角化,在牙床上形成小球狀的白顆粒,醫學上稱之為上皮珠,俗稱“馬牙子”。它們逐漸增生,接近口腔粘膜或露出粘膜之上,幾個星期後,經進食、吸吮的摩擦,可自行脫落。

一般無任何症狀,對口腔颌面部的發育和健康沒有任何影響,不需做任何處理,切不可用針挑或用毛巾擦,否則容易損傷粘膜,造成感染,一旦細菌感染,甚至發生敗血症而危及生命。如果長期不脫落,應請醫生診治。

十三、乳牙齲有哪些特點?

與恆牙齲相比,乳牙齲有其特異性。

(1)齲率高、發病早乳牙患齲率高,7歲左右達高峰。我國乳牙患齲率為60-80%。乳牙萌出不久即可患齲,發病時間早。

(2)齲齒多發、齲蝕范圍廣在同一個口腔內的多數乳牙常同時患齲,也常在一個牙的多個牙面同時患齲。兩牙相鄰的部位常同時有破壞。分布有對稱性,檢查的時候,往往一側如磨牙相鄰的部位有齲壞,另一側相鄰的部位也有齲壞,有時甚至上、下、左、右四處鄰接面同時發生齲壞。

(3)齲蝕發展速度快牙體因齲蝕能很快崩懷,在短期間易轉變為牙髓炎、根尖周炎和殘冠、殘根等。

(4)自覺症狀不明顯乳牙齲蝕發展快,但自覺症狀不如恆牙明顯,常被家長忽視,在發展成牙髓病或根尖周病時才去就診。

十四、乳牙齲有哪些危害?

(一)局部的危害性:

(1)乳牙齲病可造成多個牙齒的喪失,使相鄰的牙齒向缺隙處傾斜,上、下牙的咬合關系改變,功能紊亂,影響颌骨及顏面的發育。

(2)對恆牙胚的影響。乳牙長期慢性根周病變,會影響繼承恆牙胚的發育,出現發育障礙,有的會引起恆牙胚囊腫,恆牙不能正常萌出。

(3)影響咀嚼功能。乳牙冠被破壞,或是齲齒造成乳牙脫落,使咀嚼力下降,咀嚼功能降低。

(4)損傷口腔粘膜。殘破的牙冠和牙根,可刺激口腔軟組織形成潰瘍。

(5)誘發恆牙齲。齲壞乳牙和相鄰恆牙之間,很容易積存食物,好發齲病。

(6)助長口腔不良習慣。患兒常因疼痛而不願使用患側牙齒咀嚼食物,患側颌骨缺少生理性刺激,時間長了,兩側颌骨發育會不對稱。

(二)全身的危害性

(1)影響生長發育。多個乳牙受累時,則食欲減退,消化不良,影響全身生長發育。

(2)病灶感染。齲齒所致的慢性根尖周炎,可稱為病灶,當身體抵抗力下降時,細菌轉移到全身其他部位致病,如關節炎、腎炎。

(3)造成心理障礙。前牙的齲齒看上去很不美觀,也影響發音。會對孩子產生心理壓力。

由此可見,保護乳牙很重要。

十五、什麽是奶瓶齲?

小兒出生後不久,很多年輕媽媽用奶瓶喂食。由於喂養的食物中含糖太多或方法不正確引起的小兒齲齒稱“奶瓶齲”。小兒出生後到乳牙全部長出以前一段時間母乳不足或缺乏,須用奶瓶喂小兒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如其中放糖太多,或讓小兒躺著使奶瓶嘴直接與上前牙接觸喂食,很容易發生“奶瓶齲”。

奶瓶齲發病早,有些小兒不到兩歲,牙齒全爛光了,僅存一點牙根在牙床內。奶瓶齲一般從上前牙開始,逐漸向兩側後牙發展。牙齒齲壞降低了咀嚼功能,從而影響小兒全身的發育,甚至造成面部畸形。

預防奶瓶齲首先要講究科學的喂養方法。在為代乳品時不要放糖太多,喂食時應讓小兒坐立,而不要躺著喂。奶瓶嘴應放在小兒上下牙之間,減少食物直接與牙齒接觸的時間。喂食後應給小兒清洗口腔,去除食物殘渣和乳凝塊,以防被細菌發酵破壞牙齒。其次還要講究喂食時間,一般在小兒睡醒後為好,不要睡前喂食,以免喂食後小兒很快進入睡眠狀態。因為睡眠時唾液分泌減少或停止,牙齒得不到清潔,因而易發生“奶瓶齲”。

十六、乳牙遲早要脫落,患齲齒還需要治療嗎?

乳牙是兒童時期的咀嚼器官,只有乳牙健康齊全,才能保證食物在口腔內充分咀嚼,完成消化的第一步,以保證兒童生長發育所需要的足夠營養。咀嚼功能還可對面部的肌肉、颌骨和牙弓的生長發育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從而使恆牙排列整齊,面容豐滿,美觀。

由於恆牙胚就在乳牙根下方發育,若乳牙有病不治療,經常發炎,就會影響在它下方的恆牙胚的發育,造成恆牙胚發育障礙,甚至壞死,將來就長不出恆牙來了。若乳牙保護不好,過早喪失,還可導致恆牙錯位萌出。

乳牙還是輔助發音的器官,借助牙齒的作用,發出清楚的聲音。若乳牙缺失,勢必影響兒童的准確發音。

綜上所述,乳牙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乳牙從開始萌出到完全脫落,在兒童口內大約要存留6~10年的時間,這一階段正是兒童生長發育的最重要時期。因此無論是乳牙的疾病還是過早缺失,對兒童這一階段的消化和營養都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乳牙生病或缺失,還能直接影響到恆牙的健康和整個牙颌系統的發育。所以乳牙如果患了疾病,需及時到醫院檢查和治療才好。即便在沒有自覺症狀的情況下,家長也應每隔半年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口腔一次,做到預防為主,早發現、早治療。

十七、嬰兒出生後就長牙是怎麽回事?

在正常的情況下,新生兒口腔裡是看不到牙齒的。但有個別的新生兒剛生出來就有少數發育完好的如前牙長在牙床上。其實這種乳牙在母體內就已經萌出了,是先天性出龈的牙齒。原來乳牙早就牙槽骨裡發育、生長和鈣化。在胚胎的第四個月,乳牙就開始發育。出生時,乳前牙牙冠接近發育完成,而乳磨牙牙冠的形成要到1周歲。有些嬰兒的乳牙牙胚長在牙槽骨的表層,與牙龈粘膜比較接近,在牙冠發育、生長和鈣化的同時,就開始萌出。這種乳牙的牙冠外形與正常萌出的乳牙一樣,只要不妨礙嬰兒的吃奶,就可以保留。有的胎兒牙不松動,但嬰幼兒吮乳時舌系帶及兩側軟組織與牙齒摩擦而產生潰瘍,長期不愈合,會引起嬰兒哭鬧,不願吸允,此時應停止吸允哺乳,改為匙喂。但如果這種牙明顯松動,說明根基太淺,可能脫落,有吸入氣管的危險,這種情況下應攝x線片,鑒別後在必要時拔除。

十八、為什麽大門牙萌出後常會出現間隙?

兒童初萌出的上颌兩個門牙(中切牙)之間有一毫米左右的間隙是正常現象,日後隨其它鄰牙萌出,其間隙會慢慢關閉。若門牙萌出三年後仍有較大間隙,則應找醫生矯治了。

門牙之間的縫隙與以下原因有關:(1)上唇系帶位置過低。正常情況下,翻開上唇可見唇內側中央有一條薄而窄的粘膜皺襞附著在距牙龈乳頭上3~4毫米處,稱之為上唇系帶。嬰兒期上唇系帶與牙槽嵴頂相連,隨身體發育和牙槽嵴的增高,唇系帶退縮。若唇系帶退縮不好,位置仍然過低時,兩門牙長出後則受唇系帶牽拉,兩牙之間便會出現縫隙。(2)兩牙之間有多余牙。多余牙常夾在兩門牙之間或一同長出,或埋在牙床骨內。對於後者經x線照片即可查出。

有上唇系帶位置過低引起的中切牙縫隙,可采用手術方法將系帶移位,牙縫便可慢慢閉攏。由多余牙引起的縫隙,應根據具體情況拔除多余牙後再行矯正治療。

十九、母親在懷孕期間服藥會影響孩子的牙齒發育嗎?

妊娠期婦女最好不用或少用藥物,用藥也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因為幾乎所有藥物均可通過胎盤進入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嬰兒紅臀怎樣防治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