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你就干脆些直接告訴他們,這是我的孩子,我生的他的一切應當由我自己來管的,,你已經把你自己的孩子都培養成人了,就不要在費心,人老了何必在費這份心呢,有的時候吧,人不能什麼事都得讓著他們的,該說就得說,直來直去的好些
呵呵,寵是肯定要寵的,那要看怎麼寵了,?我就是老人寵大的孩子,現在在回想起以前的自己,不敢想象,
小孩子肯定免不了磕磕絆絆,和別的孩子吵吵鬧鬧,但是老人會怎麼做,我想你應該知道吧?要從小教起,2歲正是學東西的時候,不要把壞習慣學到了,長大很難改的,!我想,最關鍵的應該從老人那裡下手,最起碼他們懂得道理,你跟孩子講?他才2歲,能懂什麼?所以,最根本的問題,在老人身上,要從那裡下手,教他們應該怎麼帶孩子,!
年輕父母因工作繁重,沒有功夫去管孩子,就都交給了爺爺奶奶們,但是實際上,“隔代親”給教育孩子帶來越來越多的困擾,很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一是縱容孩子的欲望。鄰居王女士和兒子一道上超市,兒子發現了一部玩具汽車,非要買不可。其實家裡顏色式樣各異的玩具汽車已有好多部了,就沒有給他買。可兒子大哭大鬧,不可開交。回家後,外婆說,只要孩子喜歡就買呗,就這麼個外孫,買部玩具汽車算什麼?過一陣外婆親自去超市買了那部汽車。這位母親意識到,兒子給外婆已寵成“小皇帝”了,簡直十分任性和霸道。
這樣的事例並非個別。由於祖輩對孫兒孫女們的過分呵護,遷就縱容,必然導致孫子養成任性自私,驕橫無禮的不良品格。
二是讓孩子產生依賴性而失去獨立性。由於祖輩的溺愛,事事包辦代替,不讓他們打理自己的生活,自己能做好的事也不讓他們去做,如自己的玩具自己清洗,衣服自己穿,書包自己背等等。如果長期由大人包辦代替,又怎樣讓孩子具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又怎樣經得起打擊和挫折?只有學會獨立生活的本領才能樹立起獨立的精神,獨立的人格。如果讓他們失去鍛煉的機會,一定會造成依賴性強,獨立性差,處理能力低下的問題。
最近我去了a國旅游,發現一個十分普遍而我們認為奇特的現象。就是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和父母游公園,小孩只跟在父母身邊走,父母不牽也不抱,讓他自己走,跌倒了自己爬起來,繼續走,也不哭鬧。與我們的牽著、抱著、背著、騎著大不一樣,值得思考。難道他們就不心痛孩子?我想不是。
三是容易忽視孩子的心理要求。祖輩們深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都忽視孩子的心理需求,以為孩子只要吃飽喝足,不生病,不出事就行了。殊不知孩子同樣需要豐富的精神食糧來滋養。如親子共讀、親子共樂、拼圖、下棋、塗鴉、比賽、做游戲、搭積木、講故事、交流思想、談天說地,以此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促進其智力發展。這些本來應該由父母去做的事,由於工作繁忙,而交給老人去做,顯然力不從心,並不可取。如果將孩子長期交給老人去“看”,而非“教”,容易造成孩子內心世界的孤獨無助,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特點。
四是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充分發揮。一般說來,祖輩們有的看不到孩子身上蘊含的潛能,如創造力、想象力、好奇心、探索鑽研的精神。有的為了孩子的安全,不讓孩子干這干那。為了避免溺水而不讓孩子游泳;為了怕孩子搞壞鬧鐘就把它藏起來;為了擔心孩子打破茶杯而不讓他們自己倒水喝;為了他不摔傷而不讓他過度地跑跳;為了他不割傷手指而不准他用剪刀;為了避免交友不慎而限制他與同伴交往等等。這些似乎為孩子好的行為,恰恰扼殺了孩子最初萌發的探求未知世界的熱情和興趣。更為嚴重的是那些性格倔強的孩子會變得暴怒、浮躁,甚至潛藏著破壞性和逆反性等特征。而膽小的孩子則會變得自卑畏縮。這樣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性格的形成都是不利的。
不好,溺愛孩子會讓孩子養成好多壞習慣,嬌慣,不關心別人,不聽話,不講道理,只知道吃喝玩樂,不思進取等,所以誰溺愛孩子,就是害了孩子的一生。
其實可以很簡單,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老人家寵孩子如果你改變不了,那麼就要父母這一輩來唱紅臉了,只要在教育孩子上達成各自為政的協議就ok了,我就是被寵大的,老爸特溺愛孩子,可是老媽很嚴格,雖然一家之主是老爸,但是大部分時間面對的還是老媽,所以也不敢狐假虎威,因為老虎常常不在家,作為小狐狸的我當然避免不了作威作福之後受到狼媽媽的“秋後算帳”...另外一個關鍵就是零用錢,這個要跟老人家認真的說清楚,該給的你會給,他們要是給,就容易讓孩子有多余的錢而容易沉迷游戲~其實主要還是要好好地跟老人家談這個“互不干涉”的教育方式,你如果一味否定老人家的做法一來被認為不孝,二來容易產生隔閡...再有就是,其實可以把小朋友叫到一起開這個家庭會議的...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彼此的生活方式,什麼事都可以攤開來彼此討論,這樣就不容易有什麼誤會...希望你的家庭可以和和睦睦齊歡樂~
這個問題確實很棘手,我們是同樣的問題
我兒子也是,老奶奶,老爺爺,四個姑奶奶,姥姥老爺。天哪,根本就輪不上你說話
孩子被慣壞了,自私任性,一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哭鬧,真的好煩。。。但是又不能在老人面前說
一說他們就會不高興,生氣,甚至跟你吵。。。其實也不能怪他們,一大家子都守著這麼個寶貝
特別是隔代親,更是如此,,,
但是現在問題少了,我們搬出來了,只有周末回去。。。
你也可以試試。。。
適當的寵愛正常,但凡事過尤不及,孩子現在還小,還好教,如果長期下去肯定會有問題,這關系到孩子的一生.你應該給他們舉一些社會上溺愛孩子所發生的例子,最好有視頻,比如現在很多學生,什麼自理能力都沒有,不就是因為溺愛造成的嗎?做長輩的不會願意看到自己的後輩變成這種人的吧..
就直接跟他們溝通,問他們這樣會不會是溺愛,問他們溺愛的後果是怎麼樣的,他們知道嗎?他們如果著不算溺愛,那怎麼才算是溺愛?上網找學資料讓他們知道~希望他們有個度的愛!
|
|